60-70

emsp;沈持看得直皱眉。

  但是本朝男女的姻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一个小辈自然插不上嘴,也不该去插这个嘴。

  他大伯娘杨氏还悄声问他:“看到虞家那后生了吧,长的多俊啊。”

  看着虞唤才的冷脸笑得合不拢嘴。

  沈持:“大伯娘,阿莹才十六岁,怎不多留几年?”

  “哎哟阿池你不知道,”杨氏说道:“她这个岁数正好说婆家,再过两年大了没的挑,就要向下看了,阿大阿二不要紧,阿莹的亲事万万耽误不得。”

  沈持:“……”

  方才虞唤才的表情,大约也不会在这两天来提亲下聘的,或许等他考中乡试之后,来沈家提亲的人更多,沈莹有的挑便看不上虞唤才了吧。

  入夜,沈家才渐渐静下来。

  沈持和沈月提着风灯,到墙根下翻找蟋蟀。

  半夜下来,捉了五六只。

  沈持随手记下:捉蟋蟀时,在园圃垣墙之中侧耳听其声音,然后觅它的洞穴。一旦发现蟋蟀所在,用手扒拉开它洞穴的门,以尖草撩出来。若不它肯出窝者,就将水缓缓灌于窝中,它就蹦出来了……

  第二天又去捉蟋蟀。

  回来后得到经验:捉蟋蟀分为“昼捕”和“夜捕”,白天捉蟋蟀一般在晌午之后进行,顺着虫鸣而去。夜捕则是从晚饭后开始,尤以二更末最易得手,此时夜深人静虫鸣听得最清晰。但夜捕视力不佳想抓到好虫不容易,只能多听它的叫声,记清方位,等白天找到那里去捕,蟋蟀最爱伏于碎砖瓦片的缝隙之处,一般翻开瓦片能找到……

  体验了捉虫的乐趣后,他写在书中,觉得笔下的文字真实了。

  几天过去,白话文拉拉杂杂的,很快写有一两万字了,本朝的话本、书籍字数都不多,三五万左右,再写写改改就是一本书啦。

  沈持想着他的书《雅虫》付梓后一举风靡文人士子之间,一度让洛阳纸贵……

  走红和发财是如此容易。

  ……

  九月初九,省城贡院,今日是放榜前的一日,到了夜里还是灯火通明,连过重阳节吃螃蟹喝菊花酒都忘了。

  “李大人,终于定了此次录取朱卷的名次,”众阅卷官们说道:“该揭开墨卷写榜了。”

  李叔怀:“记得把头名的墨卷拿来,我要亲自再看看他字。”

  秦州知府韩其光领着人去揭墨卷的糊名,对照朱卷写榜。过了片刻给李叔怀送进一份墨卷:“李大人,这份朱卷是长州府禄县考生沈持的。”

  一并将墨卷也送了进来给他看。

  “沈持?”李叔怀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年纪小,才十六岁,先前在诗文上没什么才气,所以不是很出名。”韩其光说道。

  “年纪小?”李叔怀眉头一抖:“你还记不记得,头一场考试的时候有个考生病了,拿着卷子将本官吸引过去,让书吏乖乖给它送一粒紫雪丹……”

  韩其光:“回大人的话,正是此子。”

  李叔怀:“是他!”

  “后日的鹿鸣宴上,大人便能看到他了。”韩其光说道:“秦州府的解元着落在一个十六岁的小郎君身上,真是意想不到啊。”

  但雄才出少年,又让人不胜欣慰。

  第64章

  沈持在没玉村沉迷于捉虫著书, 到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那天仍不见他有去省城看榜的打算,沈家人心里咯噔一下:阿池这次乡试失手了。

  沈山沉默半晌才说道:“十六岁中举,那在咱们县得是文曲星下凡, 叫阿池再读三年书去考,别泄气。”

  小狗旺财听到这话瞪着狗眼冲着他呜呜叫, 好像在说:死老头子你说什么呢,我阿池侄子不可能考不中, 他说过考中了给我买肉骨头吃,吃一根扔一根, 嗷嗷……

  老刘氏:“还没放榜呢你瞎咧咧个啥?看吧, 他狗小叔不愿意了……”

  旺财卖力地点头摇尾巴。

  大房屋里, 杨氏关起门拉着沈文说道:“今儿初九了,阿池还是绝口不提放榜的事, 我看……”她往窗外看了一眼:“会不会……”落榜了。

  阿二正好在屋里头, 听见他娘如此说话“咣”地拉开门:“娘,要不你去问问阿池?”

  杨氏瞪了他一眼:“问什么问, 败坏阿池的心情。”

  阿二:“那你还说。”

  杨氏沉下脸:“你这孩子……”

  “闲着没事操心我妹嫁人的事儿吧, ”阿二这小子有种不管别人死活的混不吝劲儿:“阿池多半会考中的, 到时候不止虞家一家来给我妹说亲,眼睁大多挑挑,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不兴胡说,”杨氏抄起扫帚要打他:“咱沈家嫁闺女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我看虞家后生就不错, ”他又看着沈文:“虞家不是说这月初来提亲的吗?怎么也没个音信?”

  沈文那张老实的脸皱了皱:“许是人家还没准备齐全下聘的礼吧。”

  三房两口子一直盼着沈持中举, 几天前张氏说道:“阿池今年中举,明年开春阿秋再考中县试,咱家就是双喜临门。”

  沈凉被沈山逼着下地干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