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大明锦衣卫1> 大明锦衣卫779

大明锦衣卫779

  “跑!”沈括拽着最后几个倭人往山下冲,靴底踩过的硫黄块发出“咔嚓”声,每一步都溅起细碎的蓝焰。身后传来山体崩裂的轰鸣,液态硫黄如瀑布般从凿开的洞口涌出,在雨幕里形成金红色的“火河”,所过之处,草木碳化,岩石熔毁,连空气中的水汽都被高温蒸干,形成大片的“雨盲区”。

  当沈括终于跑到山脚,回望山腰时,只见倭人的营地已被硫黄火河吞没。那些曾挥舞铁镐的赤膊身影,此刻有的被硫黄凝固成“火之雕塑”,有的被汞毒侵蚀成青黑色的尸骸,更多的则被毒雾笼罩,在窒息中痛苦地抓挠咽喉。最骇人的是那名“堪舆师”,他的符纸与桃木剑在火河中爆燃,自身却被硫黄溅中,整个人变成一支燃烧的“火烛”,在暴雨里摇晃着倒下,最终被液态硫黄包裹,凝成一尊扭曲的“火之碑”。

  阿木跪在地上剧烈呕吐,嘴角挂着黑紫色的涎水——那是汞毒发作的征兆。沈括立刻掏出怀中的羊脂玉瓶,将艾草辟毒散倒入他口中:“咽下去,记住,别呼吸太急。”他望着远处的海湾,倭人的楼船正在起锚,却不知海面上已漂满了燃烧的硫黄块,与海水接触后腾起淡蓝色的火焰,整片海湾变成“火之海”,木质船底在高温下迅速炭化,海水渗入后与残留的硫黄继续反应,船板发出“滋滋”的腐蚀声,如同被无数虫蚁啃噬。

  子时,伏牛山的硫火达到顶峰。山顶的硫黄层完全崩裂,赤红色的焰流如巨兽吐息,顺着山体倾泻而下,形成长达数里的“硫黄瀑布”。沈括躲在礁石后,看着眼前的末日图景:倭人在火流中奔逃,却被凝固的液态硫黄裹住双腿,银亮色的汞液顺着甲胄缝隙渗入,与血液中的硫元素发生反应,皮肤表面泛起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像是被撒了一把铁砂。那些被硫黄完全包裹的士卒,凝固的硫黄层里嵌着他们惊恐的眼球,汞液在硫黄表面凝结成珠,随着温度下降,竟形成了诡异的“硫汞晶簇”,在暴雨中闪着妖异的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木忽然指着远处的矿洞残骸:“先生,那里有动静!”几个倭人蜷缩在巨石后,身上的甲胄已被硫黄腐蚀得千疮百孔,却仍抱着陶罐喝水——那是他们的“圣水”,却不知陶罐表面早已被硫黄粉污染,饮用水中混着剧毒的硫化汞。沈括看见他们刚喝下口水,便剧烈抽搐,七窍涌血,倒在地上时,身体周围的硫黄粉被血水浸湿,竟缓缓聚成一个“死”字,像是大地对贪婪者的最终宣判。

  寅时三刻,硫火渐歇。沈括踩着凝固的硫黄层上山,靴底与橙红色的硫黄块摩擦,迸出细碎的蓝焰——那是未燃尽的硫黄在低温下的“阴燃”,随时可能再次爆燃。沿途的“硫黄雕塑”保持着各种惊恐的姿态,有的伸手欲呼,有的抱头鼠窜,却都被永远封冻在硫黄的琥珀中,成为地脉之怒的活证。

  “他们凿穿了地脉的‘硫汞穴’。”沈括蹲下身,指尖划过岩石上的熔融痕迹,“硫黄与汞矿的共生带被破坏,火绳引爆的不仅是表层硫黄,更是地底积压三百年的‘火毒之气’。你看这些晶体——”他指着雕塑表面的橙黄色粉末,“这是As?S?,当年炼丹士炼‘火毒丹’时最怕的东西,吸入半刻,肺腑皆腐。”

  阿木忽然指着远处的海平面:“先生,船……全沉了。”倭人的楼船残骸正在燃烧,漂浮的硫黄块与汞液随波逐流,在海面上画出暗红与银亮交织的纹路,像一条正在死去的巨蛇。沈括摸出父亲遗留的羊皮卷,在卷末空白处写下:“嘉靖三十七年夏,伏牛山硫火劫,倭人三百,无一生还。非天罚,乃人祸也。”

  卯时,晨光刺破毒雾。沈括在山脚下立起石碑,碑面刻着“硫火劫碑”,背面用小篆刻着:“地火藏于脉,贪念引之焚。硫汞相噬处,万物皆成尘。”阿木望着碑角沈括新刻的玄鸟图腾,忽然想起先生曾说过:“玄鸟衔火,可镇凶煞,然火亦能焚身——天地之怒,从来不是无由。”

  远处的海面上,幸存的倭人泅水逃窜,却不知海水中的汞液早已渗入他们的伤口,银亮色的毒珠正顺着血管向心脏蔓延。沈括望着他们惊恐的脸,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人若逆了地脉,地脉便会吃人。”此刻山腹里仍有细碎的焰苗在跳,却已掀不起波澜——硫黄层耗尽了大半,剩下的,是劫后余生的寂静,和刻在每一块硫黄晶体里的警示:

  在自然的秩序面前,任何妄图撬动地脉的贪婪,终将成为焚烧自己的引信。

  毕竟,这世间最可怕的劫数,从来不是硫黄的烈焰,是人心对“敬畏”二字的遗忘——而大地,终将用它的方式,让一切越界者,看见自己凿开的,究竟是“龙火”,还是“地狱之门”。

  《烬海·硫火劫》

  第三章:血书之谶

  嘉靖三十七年夏,伏牛山的雨丝渗进沈括腰间的牛皮袋,将父亲血书的残页洇得发皱。“地火之核”四字在湿纸上晕开,像一团未燃尽的硫黄,而他指尖刮过土块时腾起的淡蓝幽光,正与血书里的“硫汞相缠”,在雨幕中织成一道死亡的谶语。

  “先生,这土……”阿木凑近时,鼻尖几乎碰到幽蓝的光雾。沈括猛地拽回他的手腕,却见少年指尖已沾了淡金色粉末——那是土块里裹挟的雌黄,与汞矿共生时会释放致命的As?S?。“别碰!”他掏出随身的鹿皮手套,这是父亲用朱砂与艾草鞣制的“辟毒具”,此刻套在手上,仍能感受到土块里传来的灼热——那不是温度,是硫汞共生时产生的化学毒性,正透过鹿皮微微发烫。

  牛皮袋里的血书残页发出“簌簌”轻响,沈括忽然想起父亲咽气前的场景:老人蜷缩在破庙的草席上,指缝间渗着黑血,却仍用最后的力气在他掌心画圈——那是“伏牛山”的山形,也是警告他“莫近地脉”的符号。此刻土块在他手中碎成粉末,淡蓝幽光中夹杂着银亮色细点,像无数只微型眼睛,盯着他腰间褪色的罗盘袋——那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遗物,袋口的铜铃早已被硫黄熏成暗金色。

  “阿木,你看这光。”沈括将粉末撒在青石板上,雨水滴落处腾起细密的气泡,“硫黄遇水生成亚硫酸,汞矿里的砷遇酸则化雾,当年祖父就是误触了这种‘地火雾’,才……”他没再说下去,喉间泛起苦涩——沈家三代研究地脉,却终究躲不开“贪者触之”的诅咒,此刻倭寇在山腰凿洞,何尝不是在重蹈祖辈的覆辙?

  山腹深处传来“隆隆”闷响,像有巨兽在地下翻了个身。沈括腰间的罗盘袋突然发烫,铜铃“叮铃”作响——这是地脉异动的警示。他望向山腰,赤膊的倭人仍在挥镐,铁镐与岩石摩擦的火星溅落,在硫黄粉尘里燃起幽蓝小火,如同一串串点燃的导火索,顺着矿道向地脉核心蔓延。最让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