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惊的是,那些火星竟未被雨水浇灭——硫黄的燃点本就低于常温,潮湿的环境反而让燃烧更稳定,像潜伏在地下的毒蛇,吐着信子等待致命一击。
小主,
“快走!去山神庙!”沈括拽着阿木狂奔,途经倭人营地时,看见随军的巫女正在作法。她浑身涂满白色粉末,却不知那是剧毒的铅丹,与空气中的汞蒸气相遇,正悄悄生成致命的PbHg?。巫女手中的纸人被硫黄粉染成淡黄色,在雨中摇晃,竟像极了父亲血书里画的“地火引魂幡”——当年祖父失踪前,也曾在矿洞见过类似的纸人,三日后,整座矿洞便被硫黄烈焰吞没。
山神庙的木门“吱呀”作响,沈括刚跨进门,便听见头顶传来“咔嚓”声。抬头望去,梁上的雕花木龙已被硫黄熏得发黑,龙嘴里含着的铜珠正在滴水,水珠落在供桌上的硫黄块上,腾起淡蓝色焰苗——这尊供奉了百年的“地脉龙神”,此刻竟成了地火劫的“报信者”。阿木盯着供桌上的签筒,忽然指着最顶层的竹签:“先生,那签……”
竹签上的朱砂字已被硫黄侵蚀,却仍能辨出“火劫”二字。沈括伸手去取,指尖刚触到竹签,整筒签忽然倾倒,三十根竹签散落一地,竟摆出了“硫汞相缠”的卦象——三根竹签组成“火”字,七根聚成“汞”的古体,其余二十根则拼成了父亲血书里的“触之即焚”。阿木吓得后退半步,草鞋碾过一根竹签,竹片断裂处露出暗黄色芯——那是用硫黄浆泡过的“火签”,专门用来警示地脉之险。
“当年祖父就是抽到了这签。”沈括蹲下身,捡起一根刻着“地火噬人”的竹签,竹面上的刀痕深浅不一,像极了父亲临终前的血书笔迹,“沈家祖训:‘见火签,封矿洞,三日内必离山。’可如今……”他望向庙外,倭人的铁镐声仍在回荡,山腰处的凿洞已深入三丈,洞口飘出的硫黄烟与汞蒸气,在暴雨中凝成紫黑色的“劫云”,正缓缓向山神庙压来。
牛皮袋里的血书残页突然滑落,沈括弯腰去捡,却见血书背面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是父亲的字迹,却比正面潦草百倍:“若见地火幽光,速以玄铁镇之,切记:硫火畏水,却忌急冲,汞毒入体,唯食铅可缓。”他猛地想起腰间的牛皮袋里,除了土样,还有父亲留下的玄铁罗盘针——那是用伏牛山铁矿与玄铁合铸的“地脉定针”,此刻正被硫黄粉染成暗紫色。
“阿木,把供桌上的铅香炉拿来。”沈括扯开牛皮袋,将玄铁针插入土块中央,“当年祖父用这针镇住过小型硫黄爆,现在……”话未说完,山腹突然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整座山神庙的梁柱剧烈震颤,供桌上的铅香炉“哐当”落地,铅水溅在土块上,竟发出“滋滋”的响声——铅与硫发生反应,生成了黑色的PbS,而玄铁针周围的淡蓝幽光,竟在铅水浸润下渐渐变弱。
“有用!”阿木眼睛发亮,却在下一刻脸色剧变——庙外传来倭人的惨叫,夹杂着硫黄燃烧的“呼呼”声。沈括冲出门,只见山腰的凿洞处喷出金红色的液态硫黄,如火山喷发般席卷而下,沿途的倭人被瞬间吞没,甲胄与硫黄接触的瞬间发出爆鸣,金属饰件熔成液滴,顺着领口灌入,将他们的身体灼成空洞的“硫黄壳”。最骇人的是,液态硫黄遇冷凝固时,竟将他们的表情永远封冻在惊恐的瞬间,眼球凸出,嘴巴大张,像在对着苍天发出最后的质问。
“先生,快看!”阿木指着硫黄流的边缘,那里躺着个浑身是血的倭人,甲胄已被腐蚀大半,胸口的皮肤泛着青黑色——那是汞毒发作的征兆。沈括忽然想起父亲血书的“食铅可缓”,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铅丹丸,掰碎了塞进倭人口中:“吞下去!能暂时压制汞毒!”倭人瞪大眼睛,却在触及沈括腰间的玄铁针时,忽然用破碎的日语呢喃:“地火……神罚……”
液态硫黄的热浪扑面而来,沈括拽着阿木躲回山神庙,却见庙内的玄铁针正在剧烈震颤,针身周围的土块已裂成碎渣,淡蓝幽光变成了刺眼的金红色——地脉核心的硫黄层已彻底崩裂,此刻涌来的,不再是普通的硫黄火,而是裹挟着汞蒸气与砷化物的“劫火”。供桌上的铅香炉被热浪烤化,铅水顺着地面流向玄铁针,竟在针脚周围凝成了一个“镇”字,像是大地在最后的时刻,给人类留下的救命符号。
子时,伏牛山的劫火达到顶峰。沈括透过庙门的缝隙,看见整座山都在燃烧,金红色的硫黄流如巨蛇般在山体上爬行,所过之处,岩石熔毁,草木成灰,连空气中的水汽都被烤成白雾,形成“火上浇雾”的奇景。倭人的营地早已消失,只剩下满地的硫黄雕塑,银亮色的汞液在雕塑表面凝结成珠,随着温度下降,竟形成了美丽却致命的“硫汞晶花”,在暴雨中闪烁着妖异的光芒。
阿木忽然指着山神庙的房梁,那里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道裂缝,裂缝中渗出银亮色的汞液,与房梁上的硫黄粉尘混合,正缓缓聚成一个“灭”字。沈括摸了摸腰间的玄铁针,针身已变得滚烫,却仍在微微颤动——它在抵抗地脉的怒火,却也在耗尽最后的力量。父亲的血书残页在热浪中飘起,“触之即焚”四字被火光照得透亮,像一道来自阴间的判词,落在每一个贪婪者的头上。
小主,
寅时三刻,硫火渐歇。沈括踩着凝固的硫黄层走出山神庙,靴底与橙红色的硫黄块摩擦,迸出细碎的蓝焰——那是未燃尽的硫黄在低温下的“阴燃”,随时可能再次爆发。阿木跟在身后,怀里抱着那根玄铁针,针身已变成暗紫色,却仍在发出“嗡嗡”轻响,像一只受伤的蜂,在诉说着地脉的愤怒。
“先生,他们……全死了。”阿木望着满地的硫黄雕塑,忽然想起方才那个吞了铅丹的倭人——他的身体被硫黄包裹,只露出半只手,手心里攥着块碎布,上面用倭文写着“悔”字。沈括蹲下身,指尖划过雕塑表面的晶花,忽然发现晶花的纹路竟与父亲血书里的“地火图”一模一样——那是地脉在暴怒中留下的印记,也是对人类贪婪的永恒警示。
卯时,晨光初现。沈括在山神庙前立起新碑,碑面刻着“血书劫碑”,背面将父亲的血书全文凿刻其上,末了又添了句:“硫汞相缠处,莫动贪嗔痴。地火焚身日,方知敬畏迟。”阿木摸着碑面上的“敬畏”二字,忽然看见碑角的玄鸟图腾下,不知何时多了只衔着铅丹的小雀——那是沈括用玄铁针刻的,寓意“以铅镇毒,以鸟引魂”。
远处的海面上,倭人的楼船残骸正在燃烧,硫黄块与汞液随波逐流,在海面上画出暗红的纹路,像一条正在愈合的伤口。沈括望着渐渐消散的毒雾,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神——那不是恐惧,而是遗憾,遗憾人类总是要等到地火焚身,才懂得“敬畏”二字的重量。此刻山腹里仍有细碎的焰苗在跳,却已掀不起波澜——硫黄层耗尽了大半,剩下的,是刻在每一块岩石里的教训,和永远在风中回荡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