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一毫。

  贺知章感叹:“李白才是真神仙啊。”

  有人境界没有到贺知章的地步,于是虚心求问:“贺公何出此言?”

  贺知章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天幕的景,他开口道:“若是让你站在船上,你能看到什么?”

  请教的人不得甚解,只能想象着此时自己就是李白,而自己就站在这船上。

  “我看到了……两岸的山,前面湍急的河水,山中间的太阳。”

  贺知章稍稍把目光分到了这人的身上,和蔼地点拨着:“可还有其他的?”

  那人摇了摇头想说没了,但又觉得自己说的绝不是贺公想要的答案,于是他硬着头皮:“若要说其他的,我眼力不错,说不准能看到山里的猕猴,水中的游鱼……”

  贺知章笑了:“你有一处没看到。”

  “何物?”

  众人被两个人的交谈吸引了注意,甚至李隆基都往贺知章的方向挪了两步,仔细听着贺知章在说些什么。

  是啊,这年轻人究竟少说了什么?

  贺知章道:“你没看到船。”

  年轻人支吾:“……我正在船上,没看到船也是情有可原。”

  贺知章点点头:“我并无怪你之意,你现在再来读读李白的诗。”

  年轻人依言照做:“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看到了孤帆!”

  有人接话:“看到孤帆有何稀奇?”

  贺知章摇摇头:“你是看到了天幕之景,方才觉得看到船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你若要站在船上,便很难注意到船的存在。”

  贺知章又对年轻人道:“现在你把这首诗的画面都想象出来,你告诉我,该把你放在这画面的哪个地方,才能将这里头的所有景色全都看齐全了?”

  年轻人想了又想。

  站在船上,看不到船,站在山上,看不到山。

  太阳上?那就看不到太阳了。

  贺知章也没有记着催促年轻人,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等。

  李隆基也耐心下来,并不因为这主场被贺知章把控而也有什么不高兴的心情,他也随着贺知章的话来想,究竟在那里能看全了这画面里的景。

  年轻人灵光一闪,想到了答案后,心里便是无限的震惊。

  贺知章以鼓励的眼神看他。

  年轻人慢慢把答案说了出来:“……是天,只有在天上,才能把江水,青山,孤帆,太阳全都看到眼里。”

  贺知章赞许地点头:“李白这不是用船上之人的视角来写这首诗,他是站在天上写的。”

  所有人心里除了敬佩,再也说不出别的什么话了。

  站在天上写诗,那可不就是谪仙人吗?

  良久,有人长舒一口气,深深感叹道:“诗仙诗仙,李太白当真是无愧诗仙之名!”

  【作者有话要说】

  别急嗷,虽然只有四千五,但是我待会还有一章,得十二点之后了。写的比我想象的慢呜呜呜

  第135章 李白:少瞧不起人了!

  【二十四岁的李白第一次出蜀, 途径安徽当涂,作的就是这样让人惊艳的千古名篇。】

  【而这,才仅仅是李白的起点。】

  【他出四川, 游览名山大川,二十四岁的李白就已经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来到战国时期楚国旧地荆门, 随着李白的行进, 高山渐渐隐去, 平原逐渐进入视线, 江水奔腾涌入这无边的莽原。】

  【于是李白写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行至荆门以下,河流逐渐平缓, 李白低头就瞧见了月亮的影子倒影到了河水之中。而白天的时候, 天上是没有月亮的,天上的彩云不断变幻,李白想,或许这云彩也会落到水里, 形成倒影。于是李白觉得,天上的云彩, 是水中的海市蜃楼。】

  【于是李白又写道:“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一首诗里能有一句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就已经是难得的珍贵, 而一个诗人能有一句这样口口相传的诗句, 就足够这个诗人的名字被大多数的人记住。】

  【但李白仅仅一首《渡荆门送别 》中, 就出了两句。】

  天幕上的画面随李白的诗而动。

  于是众人一会看到了接天的大荒, 一会看到了奔涌的江水, 一会又能看到无边的海市蜃楼。

  没有人知道这海市蜃楼, 究竟是天上的, 还是海里的。

  “真美啊……”

  “李白写景实在是一绝。”

  “我不懂诗,但是我能感觉到这些景都很好看。”

  “我也能听懂神音说了什么,李白一首诗里就出现了两句千古传诵的佳句。”

  “真让人感叹,但你要知道,诗仙李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