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时,李白心里更多的还是关心,他劝杜甫,诗歌吃不饱饭,可不能为了写诗苦了自己啊。】

  【李杜的关系是很好的。李杜二人的诗歌有大部分没能流传下来,于是也有人猜测,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应该也不算少,只是流传下来的太少了。】

  [杜甫这么喜欢李白,就是得到了李白的诗肯定也不愿意给别人看。]

  [我要是杜甫,我偶像给我的东西我都得带到坟里去。]

  [哈哈哈哈,就是因为杜甫把诗都带走了我们才看不到吗?]

  [可爱,小气吧啦的杜甫竟然有点可爱是怎么回事。]

  文武百官一起欢呼。

  这回是真的好朋友了!

  “这个‘戏赠’就很妙!”

  “是啊,关系差一分,则不可贸然作诗打趣。”

  “我只在这玩笑话中看到了肺腑之言,我宣布,诗仙诗圣就是难得一遇的至交好友!”

  杜甫十分听得进去劝。

  不苦不苦,他作诗一点都不苦!

  天幕的话让杜甫开始慢慢神往着日后与偶像同游的日子。

  天幕既然说了他与李白有三次同游的机会,那是否证明在现实里,他也能实现与偶像同游的梦想?

  是他理解的这样没错的吧?

  【说完李杜的关系,我们把诗仙李白单独拎出来讲讲。】

  [正片开始,我的李太白!]

  [疯狂表白,终于讲到我最喜欢的李白了!]

  [诗仙啊,千年来就出来了这样一个诗仙。]

  [我有时候觉得他真的就是神仙,下凡玩了一圈,又回到天上去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这位可不仅仅是在我们后代享有盛名,他在人才辈出的大唐也是个风云人物。】

  【这是个传奇人物,六岁诵六甲,十五好剑任侠,十八出游旁郡,二十四岁正式离开家乡,踏上远游之路,二十五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正是从蜀地出发,开始了他这注定不凡的一生。】

  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往东流去。

  江的两侧,赫然挺立着两座山峰。

  无风无云,但光从这两座山峰之间透了过来,照在天地万物的身上。

  而这两岸中间的河流上,一叶扁舟高挂白帆,缓缓行驶。

  这船在往两岸之间的康庄大道行驶,在往两岸尽头的红日行驶。

  青山绿水,红日白帆。

  四个意象已然足以概括整个画面。

  白帆之前,最接近红日的之处,李白一袭白衣,负手而立。

  他带着一身的自信。

  这年的李白,仅仅二十四岁。

  伴随着绝美的画面,神音空灵的声音字字清晰,如从极渺远的仙界传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幕下所有人都在细细仰望着天幕之上的画面。

  被太阳染红的光带着独属于李白的自信,照在了每一个大唐人的身上。

  百姓在感叹这风景之美,而大殿前的文武百官,已经在感叹这诗中的意境了。

  他们有绝少数是已经读过这首诗的。

  “这景,跟我第一次读这首诗脑袋里想的画面一模一样。”

  “这样壮阔的美景实在是很难看到,我便览山河,竟从未见到这样气象浩大之景。”

  “这景恐怕是经过李白诗句的润色,要更美上几分。”

  “从来只听说穷尽笔墨而不能完全摹景的,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把景完全写下来,甚至写地更美三分的。”

  当然,更多的人还没有读过李白的这首诗。

  “这真的是诗仙二十四岁的时候作出来的吗?”

  “人与人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至此,我是真的相信这世上有天赋这件事了。”

  “李白这简直就是神仙追在他后面喂饭吃啊。”

  张九龄道:“李白的想象实在出奇,这两岸矗立的高峰,是被浩浩荡荡的而东行的水流激撞开的,这两侧山峦,竟是为楚江而开。”

  韩休明白了张九龄的意思,将话接过去:“而船又在驾驭着江水而行,李白,就站在这船上,他是船的掌舵者。”

  宇文融眼睛都直了:“好一个狂妄的少年!”

  贺知章看着这画面,微微张开了口,只觉得震惊万分。

  早在先前读李白的《蜀道难》时,他就觉得李白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谪仙人。

  现在对李白这个“谪仙人”的身份,他只能更肯定,而未曾否认过一丝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