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两位大佬

;相比之下,嘉禾更善于做产品,资本运作并不多,但要想跟上脚步,资本运作是少不了的。

  临别之际,郭阳说道:“刘董,我在这里预祝中化收购新农成功。”

  “哈哈,好。”刘德树说道:“不过在市场上,我可不会有任何留手的。”

  郭阳笑道:“有什么招尽管来,我一一接着。”

  这一次见面,中化和国粮给郭阳的压力很大。

  新农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农药厂商,世界级仿制农药龙头企业之一。

  销售网络遍布全球,而且在大洋洲、欧洲、北美、南非等地的销售比例极其均衡。

  中化看上的就是其营销网络。

  当嘉禾还在苦苦耕耘海外市场渠道时,中化通过并购就完成了布局。

  不过这种并购代价也是极大的,收购溢价极其严重,收购的资产真实质量也并不好评判。

  郭阳不是很认同这种粗狂的方式。

  如国粮收购了数家上市公司,但如今都亏损严重。

  和刘、宁简单寒暄后,三人便准备撤退。

  这时,农经的另一位主编施鸿涛匆匆找上了郭阳。

  “郭总,你这篇文稿里关于红旗河的内容是认真的?”

  郭阳点了点头。

  施鸿涛讶然的说道:“这太不可思议了!但农经是严肃性的杂志,这部分设想可能通不过审核。”

  “这不是设想。”

  郭阳挑了挑眉,“在稿子里,我已经明确表示,嘉禾已经付出了实际性的行动。”

  施鸿涛不以为然:“文冠果和麻风树的生物能源林,那还不一定成呢!”

  听到这里,原本已经准备走了的刘德树和宁高宁又双双停下了脚步。

  生物能源领域,中化和国粮都各有涉及。

  “我认为可以先提出来。”郭阳坚持道:“一旦能成,这就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这……红旗河,主要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竖着耳朵听的刘德树问道:“什么红旗河?”

  “红旗河就是借助西南西北生物能源林产业发展,而提出的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向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区域的一项调水工程……”

  郭阳一五一十的详细说了说嘉禾的计划。

  刘德树和宁高宁是中化的现任和下任掌门人,生物能源林的发展顺利,最终也少不了和两人打交道。

  两位大佬听了红旗河的想法后,也被震惊得久久不语。

  牟其中曾异想天开的提过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洞,但那只是吹牛。

  而眼前这位已经付出了实际行动。

  刘德树问道:“郭董就笃定生物能源林能成功?”

  郭阳点头道:“当然。”

  刘德树想了想,说道:“相关的稿件能不能提前给我看看?”

  “可以。”

  “这可能不大好……”

  两道声音几乎同时回答,郭阳选择了同意,而施鸿涛摇了摇头。

  刘德树瞥了施鸿涛一眼,“我认为可以刊登出来让更多的任看到,才说完大企业要顶天立地,敢于创新,现在就怂了?讨论都不敢讨论。”

  施鸿涛心里有怨言,中化可也投资了麻风树能源林,不也同样失败了。

  但却敢怒不敢言,只能点点头,“社里会再对这进行讨论。”

  郭阳借机留了刘德树和宁高宁的电话,承诺随后会发两人一份稿子。

  刘德树说道:“这样,两位有没有急事,不然一起找个地方坐坐?”

  “乐意之至。”

  “我就不去了,还要赶下一趟行程。”宁高宁说道。

  国粮也有生物能源产业,但主要是玉米和蔗糖乙醇,对能源林并没有兴趣。

  嘉禾可是国粮的心腹大患,能和谐交流一下午,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而且嘉禾陷入生物能源林的泥潭里,也是国粮乐见其成的。

  郭阳和刘德树也没有强求。

  告别了宁高宁,两人来到了一处私人会客厅。

  就生物能源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化已经在麻风树上栽了一次,这时候是极为谨慎的。

  所以郭阳没有隐瞒任何信息,对目前品种的产量预估、产油预估、医药性质、红旗河工程细节都进行了细致介绍。

  一个多小时后,嘉禾的计划已经在刘德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人叹为观止的计划。”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实施难度太大了。”

  郭阳笑道:“如果有一天,生物能源的使用比例能因此大幅上升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