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两位大佬

sp;刘德树沉吟道:“嘉禾是想以全王生物为主体进行并购?”

  “是这样想的。”郭阳说道:“全王在几年前就有日化用品方面的研究,但一直缺乏品牌影响力。”

  在日化领域,国有民族品牌不断沦陷。

  法国科蒂集团收购丁家宜,德国拜尔斯道夫以35亿元购入丝宝日化85%的股份,强生并购大宝100%股权…

  民族品牌岌岌可危。

  仅有的一家虽然这两年蒸蒸日上,但群狼环伺的局面并未改善。

  央视的标王不一定每年都是宝洁,但宝洁累计在央视投入的广告费是绝对第一。

  全王想突围并没有那么容易。

  并购民族品牌,强强联手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且两者在产品上有很多互补的地方。

  宁高宁松了一口气,国粮并没有进入日化领域的计划。

  能让嘉禾在这上面分担一些精力,他是乐见其成的。

  “不建议直接以全王进行收购。”宁高宁说道:“那毕竟是地方国企,而且是金融危机下,业绩表现都极佳的国企。”

  刘德树也有一些想法,中化在农药上也有诸多布局,但收购全王生物不太可能。而且中化目前的标的在澳大利亚和以色列。

  想到这里,刘德树说道:

  “这种国企挂牌转让,竞标价格只是权重之一,资源支持、职工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所以主体是一定会要求留在魔都的,全王并不合适,最好单独成立投资公司,隐秘性也更高。”

  郭阳听了,认为这是很真诚的建议。

  两位大佬也没糊弄他。

  想了想,郭阳给两位斟满了茶水,随后举杯说道:“以茶代酒,敬两位一杯。”

  “哈哈,好。”

  “改天可得在酒桌上见见真招。”

  “要不就就今天。”宁高宁提议道:“唐桥不是要来吗?他肯定不缺好酒。”

  唐桥是五粮液现任董事长,也是这次访谈的参与人之一。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好啊!”郭阳应了下来。

  不过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才有人通知周晓敏,五粮液和农发行的两位临时有事来不了。

  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好在中化、国粮、嘉禾这排名前三的农企来了,三者业务之间又多有交叉,很有话题性。

  正式录制之前,周晓敏又介绍了一次本期访谈的内容。

  “这次访谈,其实是我们注意到,国内陆续有农企进入或即将跨入千亿级门槛。

  然后就想借华夏星火改版之际,特别推出一版农企名门录,以此迎接国庆60周年。

  排名前列的企业都在我们邀请访谈的名单内。”

  三人对此并不排斥,农经的宣传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接下来的时间,三人按照要求,各自谈了谈企业的发展。

  中化的化肥、种子、农药;国粮的粮油食品供应;嘉禾的种子、农资、农机、粮油食品……

  公元前359年,秦国左庶长卫鞅颁布《垦草令》,实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

  这标志着华夏古代农业产业政策的诞生,奠定了此后长期实行的“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

  “农本商末”的格局持续了两千多年。

  直至计划经济时期,华夏还需要借助农业“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化。

  而2006年元旦,实施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被取消。

  生产关系调整优化,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释放,过去被称为小农经济的农业领域,诞生了千亿级的农企豪门。

  在国家层面,领导人希望能实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农企局面。

  大企业的顶天立地,从现实层面来看,需要承担起技术创新、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等责任。

  比如如今面临的现实问题。

  耕地退化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种子安全、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滥种转基因……

  也有劳动力年龄化、农业灾害多发等等问题。

  郭阳曾设想的关于国际粮商的讨论,此次反而只是粗粗略过,国际粮商在国内翻不了多大的浪。

  在访谈的过程中,内容层次不断地被拔高。

  这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在思考问题。

  当访谈结束后,郭阳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满足感。

  同时也对中化和国粮如今的格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无论是刘德树,还是宁高宁,都擅长各种气势恢宏的资本运作,并购是最常用的手段。

  即使在海外并购困难重重,中化和国粮也从未退缩过。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