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美国也陆续发布上市!
而在该车型引起各国新一轮购买狂潮的时候,海蓝汽车的海外建厂计划也开始展开。
但是……海蓝汽车的这一轮海外建厂计划里,并没有包括之前已经谈判许久的欧洲建厂计划,只有东盟的泰国以及南美的巴西。
理由很简单,欧洲那边的财团,他们对海蓝汽车各种谈判施压,试图获得海蓝汽车的诸多核心技术……甚至是智能驾驶以及电池技术。
徐申学听到对方的谈判要求后,直接亲自下令暂停了谈判,撤销了一切前往欧洲投资设立电动车工厂的计划!
开什么玩笑,能够跑过去搞个组装工厂,在非核心零部件上采用当地产品,这已经是徐申学给出的巨大诚意了,毕竟汽车行业相对特殊,关税壁垒太大,如果对方愿意采用组装工厂换市场路线的话,徐申学也是愿意进行一定的妥协的。
要是换成电子消费行业,徐申学连组装厂都不愿意搬过去……反正所有产业链都在我手里,你也没其他的选择,所以爱买不买。
但是对方竟然还琢磨着要让海蓝汽车转移电池技术,以及更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技术……简直想屁吃。
海蓝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核心是人工智能……交出去自动驾驶技术,就等于交出去人工智能技术……这怎么可能。
这可是徐申学和老美的财团们玩科技竞争的主要武器之一,你老欧洲动动嘴就想要拿过去,人家老美的财团都没你们贪婪且愚蠢。
而电池技术里的半固态电池,对方也想要……简直疯了。
人家特斯拉都有自知之明,从头到尾就没提到过要什么电池技术,只是询问过海蓝汽车,这半固态电池是否对外供应,你卖的话我这有大订单……起步二十万套的那种,大家一起赚钱啊!
不过海蓝汽车的电池从不对外供应。
最后徐申学给出了折中方案,让海蓝汽车以专利收费授权的方式,把部分专利授权给宁代电池,控制好技术,让宁代电池开发相对差一些的半固态电池,然后通过宁代电池再对所有第三方客户供应半固态电池……这客户也包括特斯拉。
毕竟徐申学是做产业链的嘛,如其不卖逼着海外汽车企业找其他厂商开发半固态,还不如自己先卖,然后堵死国外厂商的路子呢……这样,还能把电池抓在手里,随时卡着他们,就和现在所做的一样。
基于掌控产业链的原则,不出意外的话,特斯拉乃至其他国内或国外车企的电动车,在两年后就能够使用上宁代电池的半固态电池……特斯拉甚至已经提前下单,并支付了定金。
看看,就连老美那边,都只是想要尝试购买半固态电池而已,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则是问都懒得问,只要找徐申学采购AI显卡而已……直接问会导致巨大的不愉快,大家都不是傻子,没必要干这种是。
只要徐申学不卡AI训练显卡以及终端算力卡,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老欧洲的财团们,却是觉得自家的市场很重要,重要到可以换来半固态电池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徐申学对此都懒得解释,直接下令停止谈判,终止投资计划……
而徐申学不仅仅直接不投资了,他还直接让整个智能电动车行业的供应链也撤销投资了,宁代本来打算和德国企业合资投资一家电池工厂的,现在也被暂停了……
徐申学旗下的企业,拥有宁代最多的股份呢,虽然没能做到控股,但是其他股东基本上也愿意选择跟着徐申学同进退的……哪怕其他动力电池厂商想要过去,徐申学也不准,敢过去,分分钟卡你锂资源的供应……
别忘了,徐申学还掌控着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锂矿产能……
徐申学对欧洲财团那边很不满……
虽然没明说,但是意思就是那个意思:再瞎比比,老子彻底封杀你…
今天是电池,明天是算力芯片,后天是感应器……还想造智能电动车,回家玩蛋去吧!
相对欧洲那边的胃口太大,美国那边嘛,则是相对干脆一些……别指望进去建厂了,人家不欢迎,而且还准备加关税之类的,但是他们也只是考虑……因为他们前脚刚加关税,特拉斯后脚就得因为缺芯片和电池而停产……对了,还有福特和通用的辅助驾驶车辆也如此。
所以对于美国人自己而言,现在其实也挺尴尬的!
这封锁不是,不封锁也不是!
毕竟你不能指望打了徐申学一巴掌,然后徐申学不揍你啊……
相对于美国以及欧洲市场的麻烦,东盟和南美市场相对就简单多了……没那么复杂,对方很欢迎海蓝汽车去投资,并且愿意给出非常大的优惠措施甚至扶持政策,也没想着要海蓝汽车的一些核心技术,人家要个组装厂就很开心了……太复杂的他们也搞不了。
他们野心小,就想要用市场换点组装厂的技术,然后拉点就业和税收什么的。
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作就简单顺利的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