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省朗山县盘龙公社元宝大队,位于豫北省的东南角,处于青龙山脉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整个县域一半山一半平原。
元宝大队正好处于大山与平原的交界处,绵延的青龙山到了元宝村这里收尾,形成了南北两座高山,中间一个小山的模样,恰似一个元宝形状,将元宝大队环绕在其中。
北边的山略高,称为大宝山,南边的山略矮,称为二宝山,中间的自然就称为小宝山了。
二宝山和小宝山中间有一条盘龙河,为此,小宝山上建造了一座中型水库,被称为元宝山水库。
盘龙河贯穿了整个朗山县的东部平原,是这片区域重要的生活和灌溉水源。
每年冬季的枯水期,加上元宝山水库也处于蓄水期,顺着盘龙河下来的水很少,于是沿河的村子,都会组织开河工、修堤坝,清出来的淤泥也可以很好地增加来年田地的肥力。
河工一般是年前腊月头上开工,到正月尾上结束,今年也不例外。
而今天大队书记赵玉贵召集大队干部们商议的第一件事,就是春节后河工复工的安排。
公社定下的复工时间是正月十六。
元宝大队分了三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分配了一千五百米的河段任务,年前就是这样干的,年后这半个月也就是个收尾的活。
赵玉贵一嘴带过,重点是强调人手和工期的问题,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苏豫知道赵玉贵和大舅哥赵正吉的死,就是这一次河工上发生的事故导致的。
而赵家突发的塌天变故,又间接导致了妻儿的丧命。
虽然他知道这一切,可是又没办法直说,这让他皱紧了眉头,有些心乱如麻,怎么才能避免这一场事故呢?
好在今天是正月十二,还有几天的时间可以考虑。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今年粮食产量的问题,去年由于气候原因,导致咱们县总体都出现了欠收,所以今年公社下了死命令,各大队必须增产百分之三十,大家怎么看?”
赵玉贵清了清嗓子,说完,又重新点燃了一锅烟,开始吞云吐雾。
大队长张同富把刚抽完的烟杆在桌角上磕了磕,“公社既然下了死命令,不完成也得完成,我表个态,坚决完成任务。”
众人腹诽:就你会表态,增产百分之三十啊!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田里那些作物的产量,你难道没有点逼数吗?
张同富是公社派下来的大队长,活没干多少,拍马屁一流,大家伙儿都不怎么待见他。
至于他自己,也觉得是来打酱油的,赵玉贵作为大队书记在元宝大队的威望没得说,有他没他这个大队长无所谓,他也乐得当个甩手大队长。
一队长连建军四十岁不到,是个炮筒子,能干活,但脾气也大。
“百分之三十,是特么人定的吗?元宝村名字好听,可这地里可真没啥元宝,照正常年景,能把去年欠收的亏空补上,就算不错了,增产百分之三十,不可能。”
赵玉贵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建军,少说牢骚话!玉定,你说!”
二队长赵玉定是赵玉贵的叔伯兄弟,赵家在元宝村是大家族,听赵玉贵叫他,便抬头说道。
“这些年的粮食产量都是当差不差的,最好的年景也赶不上去年给下得任务,今年再增产百分之三十,这是又要大越进、搞浮夸风吗?”
三队长沈云川是退伍回乡的,年纪最轻,刚刚三十出头,反倒是三个小队长中最沉稳的一个,苏豫他们知青也是被编入了三小队。
他接过话头,“水稻、小麦、玉米都吃肥力,如果今年还是全部种这些的话,我觉得也够呛,是不是今年可以换些别的杂粮试试,也不知道今年乡里收购杂粮是按什么比例折算的?”
赵玉贵赞赏的看了沈云川一眼,点头道,“云川这个建议就很好嘛,咱在一块商议,就是让大家想想办法,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公社也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开会的时候说了,今年的杂粮按三折算。”
大队会计赵大中挑了挑眉毛,“往年都是两折算,今年按三折算,好好规划一下,倒也是个办法。”
所谓杂粮或者粗粮指的是红薯、土豆这些,它们的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而后世因为化肥的应用,亩产能达到5000斤,优质的品种甚至可以达到8000斤以上。
那些亩产达到2000斤的稻、麦、玉米,都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各种农业科技的加持下才达到的产量,放在七十年代,亩产几百斤是正常的,亩产千斤就是高产了。
赵玉贵看了看妇女主任田腊梅,田腊梅摇摇头,“我没啥说的。”
目光最后又落到了苏豫身上,赵玉贵象征性地抬了抬下巴,原本以为苏豫不会说什么,却不料苏豫竟然开口了。
“我研究过咱们元宝村的土壤,它非常适合种红薯,咱们这个地区的气候,也就是淮河靠北一些,如果合理种植的话,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人的眼光都刷地落到了苏豫身上。
这小子平时都是蔫了吧唧的,说他是懒汉子一点也不冤枉他,啥事不做,除了看书,就会吃闲饭。
让他做个知青点负责人也就是挂个名,一则他是73年的老知青,二则又是大队书记的姑爷,现在大队的知青拢共也就十六个人,平时知青们其实都是沈云川在管着。
如今考上大学都要走了,突然说出来的话,好像很有道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