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地球online速览> 第62章 9(15)

第62章 9(15)

施政办事的原则。一是要谨慎执政,不能纵乐,贪图安逸;二是要依规施政,明辨是非;三是要公平执法,不得偏私;四是不能贪得无厌,中饱私囊。最后,周宣王对逨说,如果逨没有按照他的告诫去施政,就是王一人的错,王没有尽到职守。从西周册命类金文中,不难发现西周天子对官员,特别是高官的职业操守有较高要求。

  周天子对官员上任前的训诫谈话,在金文中的事例不多,只有位高权重者才会有。而逨为“监察”官员,对于这样的要职,周天子用人自然要谨慎。周宣王对逨的训诫中所反映的西周时期吏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文献资料还是出土实物,都证明了廉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杨家村窖藏出土情况看,窖藏应经过设计后建造而成,窖穴外还有建筑物,窖穴四壁规整,27件青铜器摆放有序,上面还盖着草席,并不像是匆忙间埋藏,而更像是家族的“藏宝”之地。四十二年逨鼎和四十三年逨鼎铭文中年、月、干支、月相俱全,为明确西周王世纪年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新社记者: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以铭文多着称,这些铭文在研究周秦历史中有何重要作用?

  王竑:中国的青铜文明始于公元前2000年,经夏、商、周,近15个世纪,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价值,而青铜铭文在商朝已出现。

  商朝青铜器铭文较短,几乎均为一两句话,五十字以上的铭文很少。内容一般是族徽标志或地点场所。西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增多,内容涉及广泛,有记录战争、封赏、土地转让、契约文书、家族历史等各个方面。

  宝鸡在西周时期是京畿重地,也是虢、散、夨等西周诸侯国的封地,自汉代以来,宝鸡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历代不绝,包括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等诸多重要青铜器都出土于宝鸡。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大量源于窖藏,占全国窖藏出土铜器的78%,而窖藏青铜器多是生活在宝鸡的世家大族所用的庙堂重器,且大多有长篇铭文。这些青铜器铭文记录了周王朝的兴败衰亡,或墓主人的身份权利和地位等,“浓缩”了西周时期的重要历史。

  青铜器通过铭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西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涉及政治谋划、征战杀伐、祭辞诰命、册赐宴飨、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婚嫁礼俗等方方面面,承载着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古代典籍中在这些方面的记载颇多缺佚,青铜器铭文弥补了史料的不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青铜文明有何异同?宝鸡出土的哪些青铜器带有东西方交流的“印记”?

  王竑:青铜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发展阶段,世界各个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有所不同。安纳托利亚半岛是最早冶铸青铜器的地区,目前发现有公元前6000年的青铜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进入青铜时代;欧洲的青铜时代则于公元前2300年开始。

  东西方青铜文明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都出现了武器、日用器具、工具等,体现了古人对祭祀和战争的重视。

  同时,东西方青铜文明也有很多差异。以青铜器铭文为例,商周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目前已发现两万余件,记载了各种史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欧洲青铜时代及铁器时代早期的铭文主要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希腊半岛和亚平宁半岛,铭文大多铭刻在石材或陶器上,相较而言字数少,内容也不甚丰富。

  中国出土的大型青铜器以容器为核心,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多随葬于墓中或以窖藏储存。而欧洲青铜器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神灵,大部分献祭于祭祀场所,小部分随葬于墓中。

  东西方在青铜器制作工艺上也有所不同,中国的青铜器主要采用块范法铸造,而西方多采用锻制和失蜡法制作。但宝鸡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上也留有东西方交流的“印记”。如在石鼓山墓地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青铜铠甲,其形制为整片式铠甲,而非中国传统的由甲片缀连而成的鱼鳞状铠甲。据科学检测数据分析,此铠甲应是先用中国的块范法铸造,打造出比铠甲甲片稍厚的铜片,再根据人体各部位形状,继续加热锻打而成,从铠甲的形制到制作工艺,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完)

  喜欢地球online速览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地球online速览(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