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我是正德帝> 第24章 平衡之道

第24章 平衡之道

  朱厚照回到乾清宫中没多久,屁股还没有坐热,很快就有礼部的奏章递了上来。他皱起眉头,心想这些大臣们怎么这么着急呢?打开一看,原来是要求早日确定国本。

  奏章中写道:“于宗室中则一贤者,教育宫中,使视皇子事,以暂奉宗庙而系臣民之望。他日若诞生皇子,则封其亲王,退居外藩,以固国本。”

  朱厚照读完这一段话,心中不禁笑道:“毛澄真是个老狐狸,真是会说话啊!”

  这时刘全忠进来说:“万岁爷,内阁觐见。”

  朱厚照说道:“传。”

  内阁众人进到乾清宫行礼入座后,朱厚照说道:“这是礼部的奏章,正好几位先生来了,好好看看。”说着让刘全忠把奏章交送给内阁等人。

  众人轮番阅读,听道朱厚照说道:“此事估计你们也都事先知道了,既然都来那就议一议。”

  内阁众人齐声说道:“是。”

  杨廷和紧接着说道:“敢问皇太后陛下是否知晓此事?”

  朱厚照回答道:“我今日前往仁寿宫已经向太后说明了此事,太后已经应允了。”

  杨廷和再次说道:“既然如此,请陛下选择一个吉日前往宗庙祷告。”

  朱厚照回答道:“可。”

  蒋冕随即说道:“恳请陛下下旨给崇仁王。”

  朱厚照回应道:“那就让翰林院起草诏书,选派钦差前去传旨。”

  杨廷和继续追问:“那么由谁担任钦使呢?”

  朱厚照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梁先生就很合适。”

  内阁中的几个人顿时愣住了,难以置信地看向梁储,却见他如同闭目养神般静静地坐在那里,纹丝未动。

  毛纪连忙说道:“像这样的大事,钦使不能仅有一人。”

  朱厚照听后微微一笑,心中暗想,这些人都想争抢这个职位啊!于是他开口询问:“这是自然,诸位先生觉得还有谁比较合适呢?”

  杨廷和说道:“内阁既然已经梁学士前往,宫里应再派一人。”

  朱厚照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司礼监的几位侍从听闻此言,内心都激动不已。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他们暗自思忖着,不知道这份殊荣会降临到谁的身上。

  此时,张永身在威武团营,而谷大用则负责提督“外四家”,两人均身处军营之中。

  这样一来,司礼监里就只剩下了魏彬、苏进和陈敬三人。魏彬心中暗自窃喜,他觉得自己肯定有机会前往。

  却见蒋冕问道:“宫中不知陛下让谁前去?”

  朱厚照思索片刻说道:“谷大用。”

  魏彬听闻此言,不禁心中一惊,连忙低下头来,生怕被他人察觉到自己神色的异样。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进和陈敬二人却依旧面不改色,似乎并未受到丝毫影响。

  杨廷和继续说道:"国朝勋贵也应前往。在此,臣特荐定国公徐光祚担此重任。"

  朱厚照闻听此言,点了点头道:"我家世家,确实应当肩负此责,如此甚好。"他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见内阁其他大臣皆无异议,便心知肚明,想来他们在内阁觐见之前就已对此事达成了一致意见。

  杨廷和微微一笑,接着又道:"此外,陛下的亲戚中也选派一人随行。依微臣之见,驸马都尉崔元可担此任。"说罢,他稍微抬头,眼神略带询问地望向朱厚照。

  朱厚照闻言点头认可,崔元娶宪宗皇帝次女永康公主,拜驸马都尉,是正德皇帝的姑父。

  历史上嘉靖皇帝见到崔元后,认为崔元可属大事,凡有谋画,诣辄咨询之。嘉靖元年,以迎策之功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京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诰券。后掌宗人府事,嘉靖皇帝册封皇太子时,要为其加冠,命崔元充掌冠使。后念崔元等侍直勤劳,加太保,再加太傅,再加特进光禄大夫,又岁加食米一百石,其他如白金、绮币、玉带、麟蟒之服、上尊珍馔、异恩蕃赉不可胜纪。

  朱厚照觉着亲戚中选一人也合适。接着问道:“还有人么?”

  梁储说道:“礼部应派人,礼部尚书毛澄也应前去。”

  “可。”朱厚照说道。

  杨廷和说道:“只是迎接礼仪还需商议,臣请陛下召集群臣共议。”

  朱厚照问道:“内阁票拟就行。”

  蒋冕说道:“此大事,需群臣拟定为好。”

  朱厚照刚开始没明白,但是转瞬之间便明白了,无他,如果几人把这也定了,估计专权作威,左右君意的帽子就真的扣到他们头上了。

  朱厚照也不懂这里里面的礼法,无法拍板只得同意。接着朱厚照说道:“如此就让内阁大学士梁储、太监谷大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等人一并为使,待我祷告宗庙,传旨天下后,择日启程前往崇仁。”

  这样算来,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这就是平衡之道。内阁、宫里、勋贵、亲戚、礼部,真是都包含了,这其实就是目前大明朝官场的几股重要势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都是皇帝班底的来源,这个阵容正是也正是正德皇帝驾崩后,去安陆把朱厚熜迎接至京城的队伍。

  内阁其他人听道后纷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