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正文完)

带着自己的女儿。

  开学几天后,程织也从对方口中听到了具体的原委。

  对方来自石城,本身是石城下乡的知青,还是第一批知青,下乡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看着回城无望,找了本地人结婚,生了一儿一女。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之后,丈夫刚刚被当地的厂子征调,成为一个正式工人。

  因此一家人都不愿意让她参加高考。

  认为一个女人参加高考就是心野了,毕业之后肯定不会回来。

  丈夫还曾经想要私藏女人的准考证,让女人无法参加考试。

  无奈之下,女人找到当地的妇联求助,选择离婚。

  男方一口咬定,一个丫头片子就是个赔钱货,只愿意养儿子,女人无奈之下将女孩带在自己身边。

  参加高考之后,女人便带着女孩回了城里,暂时住在父母家里。

  但是离家多年,家里早已经没有女人的落脚之处。

  在家里兄弟的孩子,找到机会就欺负自己的女儿。

  女人无奈之下只能向学校申请带着孩子上学。

  孩子已经四岁了,平常很懂事听话,即便是住在寝室里,也没有个其他舍友造成过什么麻烦,反而十分嘴甜。

  而等到军训结束,学校开展迎新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时候,程织才知道,原来带着孩子上学并不是个例。

  每个专业多多少少都有那么几个,每个人带着孩子上学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确实都各有各的难处。

  故事听多了之后,程织也深受触动。

  她提起笔,写下了这一现状,在报纸上投稿。

  有些问题,必须摆出来,才会真正得到解决。

  在给报纸投稿的同时,程织还积极向学校写信建议,请学校教职工的托儿所开放给校内学生,让这些跟着父母来上学的孩子,能够进到托儿所里。

  根据程织的校内调查,这些带过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学龄前儿童。

  懂事听话,但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大人如今到了大学之后,要上课学习,再加上宿舍的活动范围有限,对孩子的照顾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能够将这批学龄前儿童送入托儿所里,对大家都有好处。

  除此之外,程织还号召学校开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给同学们更多的帮助。

  短短半年的时间,程织联合同学,一手创立了校内报纸。

  上面分为几个板块,有文学社,中文系的诗歌和文章,有关于校内的消息流通,还有勤工俭学的招工。

  在创办校内报纸的同时,程织也没有放弃给报社投稿。

  投稿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两年程织的工作感想。

  为了让内容不那么枯燥,程织干脆都写成了故事合集。

  再加上她之前接触过很多家庭矛盾,如此一来,程织的小故事合集,可以说是越写越多。

  时间也来到了大二下学期。

  她们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考生,老师们对她们也抱有很多的希望,希望她们能够多多实践。

  因此从这个学期开始,程织专业的三十个人,一共被分为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到了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程织考察的地方是南方的一个港口,当地的地理环境限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此从去年开始,当地就有不少人开始做小生意。

  从最开始小心翼翼地以物换物,到现在正式开始摆摊。

  国家在发现情况之后,也正式将此地变成了经济改革的试点,程织等学生过来,主要是进行实地考察。

  想要因地制宜,看看当地都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最好形成产业集中链。

  这次调研持续了整整半年的时间,一直到大三上学期,程织小队,才终于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程织也再次联系了周白梦。

  将工厂转移到内地的时机已经到了,而且卫生巾和卫生纸,也可以开始捆绑销售了。

  这两年的时间里,程织一直在写文章,同周白梦商定好之后,程织再一次提起笔,在自己的短文小故事里,隐晦地替卫生巾和卫生纸品牌打起了广告。

  与此同时,还有出版社找到了程织,希望程织将自己这两年来,在报纸上投稿的小故事,整理成册,出版社出版成书。

  程织没想到还有这么一笔意外之财,很快答应下来。

  卫生巾工厂转移到内地之后,程织再次找到了苏晴。

  苏晴早前考上了戏剧学院,这三年也一直没有停下拍戏的脚步,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

  偶尔在街上走着,还能被人认出来。

  程织这次找苏晴,其实还是和港城那边一样的套路。

  希望苏晴引荐合适的编剧导演,拍摄广告短篇,打开卫生巾的市场。

  除此之外,程织还投资了影视剧,让影视剧中的人物,自然而然拿出卫生巾和卫生纸使用,在台词中穿插着一些夸赞的话。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