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第32章 这个宗室供养之策,实乃天下第一亡国之策

第32章 这个宗室供养之策,实乃天下第一亡国之策

  “简单估算下吧,按照皇室人口繁衍能力,每代二十个亲王,剩下的郡王、公主、郡主、辅国将军之类的合起来算作十个亲王,这些人待遇虽然不如亲王,可架不住庶出的人口多。

  三十年亲王人口翻一番的话,以亲王每年的待遇,这一批亲王每年就要三十万石。

  三十年后那就是六十万石。

  看似不多,以朝廷税收两千万石的规模来看,似乎是毛毛雨。

  可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每年的支出就在一百二十万石了。

  占比也不是很大。

  到了第四代就开始有点肉疼了,每年就得支出二百四十万石。

  第五代呢?每年那就是四百八十万石。

  这已经占比很重了,可依旧能够承受。

  到了第六代,每年光是供养宗室,那可就是九百六十万石,全国税收的一半。

  第七代,那几乎整个大明的税收都要尽入宗室的口袋里。”

  徐平安一一列举,算到最后就连姚广孝都呆住了。

  他要是能看透这一切,在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祸端了。

  “这莫不就是上古传下来的神算之法?”

  姚广孝似有所感,算到最后,大明境内必然会是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起义军此起彼伏,当真是可怕。

  那副场景似乎已经遥挂在眼前。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除去一部分宗室会被贬为庶人,这方面可以延缓大明灭亡时间三四十年,后来者肯定会有才人出世给大明强行续命,再给大明王朝续上五十年。

  按照老朱夺得天下的时间来算,再加上十年。

  这么算下来,大明国运也就是二百七八十年。”

  道衍和尚愣神了起来,心里更是无比的震惊,光凭借一个国策,就把大明的气数给算的明明白白的,属实是可怕。

  “小公爷之能,贫僧不能及也。”

  良久,道衍和尚才算是缓过神来,他甚至隐隐约约感觉,大明或许二百七十年都停不住。

  “这只是最简单的数学运算罢了,在后世,是个小学生、初中生都能算明白,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学童。

  咱们这位皇帝,你说他功绩大吧,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让汉人重新挺直脊梁,当然了,这其中我父亲要占一半。

  按照这么说,称为千古一帝也不算太过。

  老朱对待官员严苛的很,被剥皮萱草的官员多如牛毛,百姓们拍手称快。

  另一方面,他又灭掉了一部分的功臣,可谓猜忌心很重,很是暴虐。

  对待自家人,哪怕是犯了再大的罪,最多也就是贬为庶民,或者割发代首。

  所有的好都给了自家人却把百姓们当牛羊养,农户、军户、匠户、商户这些人的后代依旧还是这些户籍,世世代代辛苦劳作维持他朱家天下。

  普通人再无出头之日。”

  徐平安看的很透彻,特别是今年多次接触朱元璋,更是心有所感。

  “还是小公爷看的透彻,圣上种种举措看似为了朝廷稳定,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实则说是把百姓们当牛羊来养也不为过。

  特别是这个宗室供养之策,实乃天下第一亡国之策。”

  道衍和尚已经反应了过来,多方印证,事实也就出来了。

  “小公爷可有解决之法?”

  道衍和尚好奇了起来。

  “自然是有的,有好几种办法。

  下策嘛,五世而斩,爵位递减,每一代爵位降低一个档次,五世后就变为普通百姓,这样就能极大地降低这其中的压力。”

  徐平安慢悠悠的说道,他徐平安要是皇子的话,这条路自然就是上策了,可惜他不是。

  “五世而斩,这样的策略只是下策吗?”道衍和尚感觉脑袋都大了,这么好的一条策略竟然只是下策。

  “当然,我不是皇室之人,自然不会全心全意站在皇家的角度看问题。

  接下来说说中策吧,中策的话,五世而斩外加京城圈禁,在京城赏赐亲王郡王府邸,然后让他们自力更生,没有旨意不得私自出京,没有了封地,那么也就少了很多土地兼并,自然应当算作中策。”

  徐平安摇了摇头,后世的总结经验自然是可以用来参考,就如同这个时代以史为鉴一样。

  “那上策呢?”

  道衍和尚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上策,那自然就是废除皇帝制度,让皇室没有特权,把权力集中却又分散,如后世那般,由一群人来掌权,而不是皇帝一言而决。

  没了身份上的优势,那么剩下的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了,只是这上策,没个三五百年的发展,恐怕是难以实现的,没人能够理解。”

  徐平安摇了摇头,有些事情纯属是想当然的事情,根本施行不起来。

  就以大明广袤的疆域来说,交通落后、消息传递落后,穿越过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做出的改变实在是有限。

 &em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