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一品奸臣> 第101章 通判有请

第101章 通判有请

  清闲的日子持续整整三日,赵勋也在小院中宅了三日,每天就是等消息,听消息,分析消息。

  祁山和马夫打探回来的消息都是大路货,百姓们平常聊的,猜的,没什么太大价值。

  倒是昨夜陈玉娇带来了一些“内部”消息,说到后半夜,实质内容不算太多,就剩语气词了。

  一大早陈玉娇扶着墙走了,赵勋穿好衣服坐在了石桌旁,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通过昨夜陈玉娇说的情况,现在本少爷基本上已经算是给城中各方势力摸透了。”

  一旁的祁山点了点头,没好意思吭声,这哪是给城中势力搞透了,分明是给人家陈玉娇搞透了,刚才离开时上马车都费劲。

  甭管怎么透的,现在赵勋的确是了解城中的复杂局势了。

  但凡是官员,都需要吏部任命,到了知府这级别的得是朝廷任命,吏部只能报上去提供参考意见。

  地方官员还有一个硬性规定,不能在家乡担任官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了不官位,换家乡就完事了呗。

  因此很多官员到哪上任直接拖家带口过去,然后想办法“连任”定居。

  从程序上来讲,本地的官员,乃至琼南道的官员,无法接李忠言的位置,朝廷会从京中挑选官员担任桐城知州。

  不过世事无绝对,也有特殊情况。

  在朝廷挑选出接任李忠言知州位置之前,这个位置不能空着。

  之前肃县就是这个情况,郭尚文从回家闭门思过,到之后彻底完蛋,都是由马岩暂代县令一职。

  桐城也是如此,有人暂代知府一职。

  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天,这四天来,是大学官厉沧均以及监察副使陈远山统管府衙政务,今日一大早,桐城通判成了代知府。

  通判姓方,方云师,以前祖籍北地的,当了本地通判后,拖家带口过来的,上老下小都在桐城。

  理论上来讲,朝廷让人接替知府之职,从决定,到人过来,少说三个月,多则半年。

  在决定人选之前,朝廷会派吏部的人过来看看府城这边到底怎么个情况,然后回京汇报,最终进行商讨决定人选。

  吏部应该是不会派人过来了,刑部已经来了个侍郎,这几天就会到。

  三个月,到半年,在这个期间,如果方云师有着极为优异的“表现”,会有大概率彻底坐稳知府之位,毕竟朝廷也要考虑到谁能熟悉州府政务等因素。

  事实上这位方云师现在也是这么干的,今日一大早从厉沧均手中接过知府官印后,第一件事就是抓人,从上到下,将平日里府衙中所有和李家走得近的低品级官员与文吏全部抓进了大狱,亲自一一审问。

  光是公文和公告就张贴了十二张,现在全城百姓都在唠这事。

  “根据陈玉娇所说,三日来,方云师拜访了许多城中的府邸,应该是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赵勋掏着耳朵:“如果真叫这位方大人上位了,军器的事怕是没法查了。”

  祁山似懂非懂:“二少爷您的意思是,这狗日的通判和军器监是一伙的?”

  赵勋摇了摇头,昨夜他透陈玉娇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疑问。

  陈玉娇咿咿呀呀啊啊啊的也说不清楚,大致意思就是方云师和李忠言并非深交,不过也没什么间隙,大家各干各的。

  赵勋倒是有些别的想法,通判并非是地方官员选拔上来的,由朝廷任命,虽说品级上不如知府,但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监督知府的,事实上也有监察职权,确保朝廷政令通达。

  确保倒是确保了,朝廷政令的确在桐城事无巨细的执行了,但因李忠言对权柄看的极重,衙署都快成一言堂了,关于地方政务,方云师想插手也插不上。

  按照赵勋的想法,一把手猖狂成这样,能够监察的二把手多年来不闻不问,估计也不是什么好鸟,就算没有同流合污也是个得过且过的“庸官”。

  也是巧了,正聊着这位上了城中头条热搜的通判,两个衙役来到了门口。

  “可是赵公子居所?”

  “怎地。”祁山走了过去:“何事?”

  年纪较大的衙役应是见过赵勋,见到正主儿在,抱拳施礼。

  “方大人有请。”

  “方大人…”赵勋站起身:“方云师方大人吗?”

  “正是。”衙役解释道:“方大人着手二公…凶徒李荡一案,请公子前往府衙协助一二。”

  “案子不是查清楚了吗,李荡也认罪了,还要我协助什么?”

  “小人听命行事,不知内情。”

  “好吧。”

  毕竟是府城二把手,未来也有可能是府城一把手,赵勋没拒绝的道理,也没拒绝的资格,让差役稍等片刻,回屋换了上儒袍。

  换好了衣服,赵勋没带祁山,只带了孔文。

  毕竟是见官员,又带护院又带书童的,哪来那么大排场,而且孔文比祁山能打,形象气质也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跟着两个衙役走出了小巷,外面还停着一辆府衙的马车。

  赵勋也没想到规格还挺高,进入马车后不紧不慢的前往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