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假。”掌事女官道。

  她也是从郭家出来的,自然也跟着欢喜。

  郭贵妃又问,“伯父身体可好?”

  “想来不坏,听说这一回就是要上书乞归老。”

  “好,好。”郭贵妃眼圈微红,又坐了回去,半晌才将情绪收敛,笑道,“大父当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

  当年郭子仪上书,请求皇帝遣使巡抚河西、安西之地,还举荐了自己的侄子郭昕。谁知道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建中二年六月,郭子仪病逝之后,借道回鹘的安西使者才风尘仆仆地赶到长安。

  那时郭贵妃只有三岁,可是家人们那种悲喜交加、无法形容的神情,却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如今总算是有了好消息,祖父泉下有知,也当含笑了。

  又过了一会儿,郭贵妃彻底冷静下来,这才抬头看向掌事女官,“来报信的是谁?重赏。”

  掌事女官点头应下,过去发了赏钱,把人打发了。

  等她回来,郭贵妃才看着眼前的雨幕,皱眉问,“是我们派人去打探的消息,还是他自己来的?”

  掌事女官知道郭贵妃素来谨慎,不愿做这窥伺帝踪、打探机密消息的事,连忙道,“娘子放心,是他自己来的,奴已问过了,说是各处都得了消息,不独我们这里。”

  郭贵妃闻言,眸光渐渐变得沉静,又转头去看雨。

  是这皇宫就是四处漏风,还是皇帝故意放出的消息?

  她恍惚了好一阵,才又回过神来,问道,“还有别的消息吗?”

  “有的。”掌事女官方才是挑着要紧的、或者说郭贵妃最关心的部分说,这会儿听她问起,就从头将那小内侍送来的消息说了一遍。

  “这……”郭贵妃听得目瞪口呆,“这说的到底是军情,还是话本?”

  女官其实也很震惊,不过她们在宫里服侍人,第一条就是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不管面对什么情况都能保持本分,所以直到郭贵妃开口,她才跟着附和道,“可不是?奴心里也犯嘀咕呢。可这是从紫宸殿出来的消息,总不会是假的。”

  郭贵妃一怔,忽然有些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故意往外透露消息了。

  这种事,不论真假,拿到朝堂上议论都不合适,最好是当成小道消息来传。至于真不真、信不信,恐怕要等安西军的使者进京,才能见分晓。

  想到这里,郭贵妃又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郭昕还活着,还能归老长安,这自然是好事。但背后牵扯的事情太复杂,对郭氏来说,也不知是祸是福。

  作为安史之乱后挽天之倾、连肃宗都亲口称赞过“吾之家国,由卿再造”、甚至被德宗尊称为尚父的社稷之臣,郭子仪的功绩无需赘言,可以说是做到了人臣之至。

  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能立下不世功勋,而且还能功成身退、终保令名。郭氏一门也由此显达,与皇室代代联姻,女儿嫁给皇子、亲王,儿子尚公主、郡主。

  但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就越容易被卷入漩涡之中。

  而且时至今日,安史之乱带来的阴影已经逐渐散去,现在这个皇帝没有经历过那些惊心动魄的离乱,又年轻气盛、锐意进取,一心收拢权柄,看到郭氏的权势与显赫,就难免会觉得碍眼了。

  所以郭贵妃明明是正妻,先后做了广陵王妃和太子妃,但等到丈夫登基了,却只被封为贵妃。

  外间传言说是因为皇帝多内宠,怕被皇后辖制,因此才不册封皇后。

  呵……真是天大的笑话。他要是真的畏惧郭氏,畏惧自己,又岂敢这般羞辱她?

  只是祖父虽然去世,但在朝野之间仍旧有着巨大的声望,他自然不好直接说是因为要防备郭氏这个外戚继续坐大,只能往外传这种似是而非的消息,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谁猜不到呢?

  只有她不是皇后,她的儿子不是嫡子,皇帝才能立美人所生的长子为太子。

  不过郭贵妃也愿意退这一步。

  皇帝到底要顾虑物议,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明显,所以,她做了这个贵妃,也算是暂时达成了一种平衡。

  可是安西军的出现,很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

  郭贵妃满心忧虑,但想到皇帝恐怕也正在为此困扰,又忍不住有些痛快。

  祖父去世之后,郭氏对外的策略一直都是明哲保身。可是一味的退却、忍让,换来的又是什么?

  这么想着,郭贵妃就很希望那支拥有种种神异、同时战胜了吐蕃和回鹘的天兵是真的存在。

  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仅仅只是存在,皇帝晚上估计都要睡不安寝了吧?

  ……

  天兵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整个长安城。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不信,就算是坊间流行的传奇故事,涉及到神仙妖魔的,都不敢编这么离谱!

  但消息越传越广、议论的人越来越多,又听说最先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很多人心里就犯起了嘀咕,难不成是真的?

  长安毕竟是都城,就算是小民百姓,也保不住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能跟衙门里的人扯上关系。

  然后一打听,得知真的有安西军的使者要进京。

  这下可了不得,他们再往外传的时候,语气就笃定了起来,甚至有口舌伶俐的人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