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非洲创业实录> 第1363章 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

第1363章 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

的影响。

  基特韦市的铜矿产量十分丰富,但是东非从自家殖民地或者经济落后地区进口的铜矿性价比也很高,对本土环境影响小,这就让基特韦市这类东非本土铜矿产区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为了应对海外铜矿产地的竞争,以及国内同类型生产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竞争,基特韦市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德伯尔恩市长说道。

  “实际上,从这些年基特韦市的经济增速上就已经可以初见端倪,那就是我们市虽然依旧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增速却已经开始放缓。”

  “现在还不明显,但是,等到沿海地区的铜矿冶炼,有色金属加工等等企业和工厂建立起来,而那时我们基特韦还没有完成转型,那对于我们市的经济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有人问道:“市长,那你的意思?”

  德伯尔恩市长说道:“自然是要变革,对我们市的经济进行重塑,现在是1920年,正值国家第五个五年计划执行的初年,我们应该响应中央政策,对本市经济进行转型。”

  接着德伯尔恩说道:“目前,我对我们市经济发展的看法如下,首先,我们市的条件,在排除铜矿资源以外,和国内的其他城市对比,并没有显著优势。”

  “基特韦市是依靠铜矿开采而兴起的城市,但是除了铜矿之外,我们市还有哪些显著的优点么?”

  “在政治上,我们市仅仅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在省内的地位,不仅比不过莱茵市,新法兰克福市和卢萨卡市,甚至可能排在卡布韦市之后。”

  “交通上,我们市也没有显著优点,虽然有铁路,公路和运河,但是却不是新法兰克福市那样重要的全国性交通枢纽。”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东非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铁路和公路网络,而这也就使得所谓“交通枢纽”在东非的含金量大大贬值。

  除非是新法兰克福市那样在东非全国拥有重要地位的交通枢纽,才值得重视。

  这一点反应在铁路上尤为明显,上个世纪,东非铁路数量少,里程短,这使得任何铁路沿线城市都能从中获益,推动城市的发展。

  但是,到了今天,东非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铁路国家,全国铁路里程超过三十万公里,只要稍微重要点的城市,基本上都连通了铁路。

  这种情况下,铁路沿线城市,甚至部分铁路枢纽城市的地位大大下降,在铁路缺乏的年代,路线可选择少,而如今东非铁路如此发达,可选择路线多,这反而疏解了部分铁路枢纽的作用。

  就比如上个世纪,东非中央铁路建成时,大部分人员和物资都十分依赖中央铁路运转,放到现在,中央铁路的人员和货物占比,其实已经大大下降。

  一些重要的铁路或者公路枢纽尚且如此,更何况基特韦并非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当然,基特韦也是公路,铁路和运河交汇的城市,但是这种交通枢纽在东非比比皆是。

  就像前世远东帝国,随着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的建成,形成了众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这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是好事,但是对于原本的一些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反而不是好事。

  基特韦在上个世纪,虽然不是交通枢纽,但是因为当时东非铁路少,作为中央铁路沿线的基特韦市因此获利,但是随着东非国家铁路网络的建成,铁路沿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已经变得很弱。

  而基特韦的水运,却恰好相反,因为东非本身地形原因,导致东非水运始终不能占据交通的重要位置,只能作为铁路和公路的补充,所以,虽然基特韦有人工运河,却也很难依托这一点发展起来。

  德伯尔恩接着说道:“交通上,我们市没有形成全国性商贸,物流等中心的有利条件。”

  “而资源上,我们市的铜矿资源虽然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却也受到外部竞争的威胁。”

  “首先就是外部铜矿产地的兴起,这导致我们的铜矿资源变成了一种可替代资源,其次,帝国本身的铜矿分布也比较均匀,这也对我们基特韦市的铜矿开采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冲击。”

  铜矿带的铜矿资源是东非全国最丰富的,但是东非其他地区的铜矿资源其实也不算少,就比如波西米亚省,萨尔茨堡省,西海岸省等都有可观的铜矿储量。

  “而除了铜矿资源以外,我们市的其他资源短板十分明显,这也是导致我们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重要原因。”

  “其他方面,教育,科研等领域,我们市也并不突出,这就使得我们市的优势产业地位并不稳固。”

  “所以,基特韦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甚至说发展前景十分暗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对市内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那未来基特韦市就有可能衰落,并且退出全国经济前二十的行列。”

  基特韦的人口在东非排在前三十,但是经济却在国内排到前二十,这也可以看出目前基特韦经济质量在东非全国算是比较高的。

  而正是因为如此,德伯尔恩市长才不甘心,基特韦在未来衰落成为帝国的一座可有可无的城市。

  毕竟,基特韦的经济不错,这导致一直以来,基特韦的官员质量在全国属于中上游水平,而正是因为如此,这种高质量的官僚才更有“冲劲”。

  为什么如此说,道理很简单,世界任何国家的官僚想要“进步”,必然都会谋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就职,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才虹吸。

  而基特韦在这个时代,算是东非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基特韦的官员质量尚且比东非其他地区要高一些。

  只有那些平庸的官僚,才会选择,或者说不得不被“流放”到落后地区坐冷板凳,至少在最高级别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是这种情况。

  这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有能力的官员主动向经济发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