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364章 庙算

第1364章 庙算

  虽然他对孙权之后的吴国朝堂权力争斗记得不太清楚——反正肯定没有司马懿对着洛水放屁那么清楚。

  但总还是知道些大概。

  因为老话常说,相比于魏吴惨烈流血的政治斗争,蜀汉简直就是一片净土。

  所以结论可知:孙权之后,吴国的政治斗争,就算没有魏国那么有名,但一个“激烈无比”是跑不掉的。

  别看现在两宫之争暂时被孙权压了下去,但实际上,两宫之争,只不过是才刚刚拉开了吴国权力斗争的序幕。

  序幕,懂什么叫序幕吗?这样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原历史上的三国中后期,虽然刘阿斗的治国能力差了点,耳朵耙了点。

  正所谓“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主见。

  但人家治下的蜀汉在政治斗争方面,简直就是一朵世间少有的白莲花。

  冯某人出山之初,还是个小郎君的时候,受尽诸葛老妖的压迫,也没想着要逃到魏吴去,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

  下有保底啊!这个底,很重要,非常重要,只要不作大死——比如在先帝或者丞相的坟前蹦迪——就可以性命无忧,大不了一个流放。

  怕毛?

  所以知道历史大概走向的冯大司马,在听到右夫人一语道破了吴国后期的朝堂形势,又怎么会不惊讶无比?

  感受到冯大司马意外而又惊讶,甚至有些惊骇的目光,右夫人皱皱眉:“你这什么眼神?怎么?难道我说的不对?”

  “不是。”冯大司马深吸了一口气,真诚地说道,“其实我想说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四娘所言,甚得吾心。”

  女英雄也是英雄。

  右夫人听到冯某人这个话,心里微微一甜,然后又故意白了他一眼。

  两人那点小暧昧才刚起来,然后就被一直背对两人看地图的左夫人掐死了:“既然阿郎和四娘都说吴国的两宫之争告一段落,孙权也重新平衡了朝堂。”

  说着,左夫人转过身来,似乎没有注意到俩人背着她的小动作:“那他聚在建业的那些大军,会不会趁着我们与魏国决战的时候北上?”

  “不会。”冯大司马的目光,也落到墙上的地图上,嘴角挑起一抹鬼王独有的微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孙权现在能解决吴国内部的粮食问题,就已经算是难得,大军出征,他哪来的粮草?”

  在外,大汉虽说没有完全断了荆州的粮食供应,但收紧那是肯定的。

  苦一苦荆州的百姓士吏,骂名由孙大帝来承担。

  在内,孙大帝虽说打压了江东本地势力,但与此同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粮草是从地里长出来,不是凭空生出来的。

  江东本地势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垄断了江东最多的资源——包括土地和人口。

  江东本地势力的最大代表是谁?吴郡四姓。

  没了吴郡四姓的支持,孙权在一时间,能掏出多少钱粮?

  就连冯大司马,前番几次征战,都得向关中并州河东这些世家做PY交易(画大饼)。

  冯大司马画的大饼,好歹有计划书,有失败后的补偿方案,甚至还有朝廷的财政背书。

  最重要的,是有这么多年以来的金字招牌赋予信心。

  孙权有什么?孙十万的名声?

  还是合肥战神的称号?除非孙权有胆量赌一波大的,压上吴国的全部国运,赌自己能攻下合肥,进而吞并江淮一带。

  只是一想到合肥对孙权特有的诅咒,饶是虎气逼人的关将军,设身处地稍稍代入一下,也只能作罢。

  诅咒啊气运啊等等这类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想到这里,关大将军的目光,再次落到地图上。

  如果真的换成她,虽说确定无法攻克合肥,但也不能错失此等良机而不顾吧?

  若不然,等大汉拿下了河北,那吴国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所以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东边合肥这个关口拿不下,但西边的南阳,除了一座孤城宛城之外,可是什么也没有。

  大汉举兵攻河北,司马懿又非易与之辈,所以大汉即使不是举国而战,也必然会调集大部分兵马。

  剩下的兵力,则是以守好关中为要务,不可能冒险分兵出武关。

  这就是吴国最好的机会。

  从襄阳北上,横扫南阳,只要动作够快,甚至可以在河北战场结束之前,兵锋直达许昌。

  毕竟河北多大?

  南阳郡才多大?

  只是嘛……

  关大将军的目光,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冯大司马。

  荆州早就被大汉渗透成筛子了,吴国真想要从荆州方面北上……

  说实在的,那还不如直接去打合肥!想到这里,关大将军的心底,蓦然冒出一个词:深谋远虑。

  吴国的国运,貌似已经被冯大文和打了个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