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954章 君子讲义,小人讲利(五千字大章)

第954章 君子讲义,小人讲利(五千字大章)

的身份,只怕早在暗地里调查了不少事情。

  对于秦博来说,如何利用汉国,准确地说,主要是如何利用兴汉会,来达成维持校事府在陛下心里的地位,远比从凉州拿到战马更重要。

  并不是说战马不重要,而是说,战马仅仅是自己此行的一部分目的而已。

  所以被冯刺史一口道破了自己的真正身份,秦博不禁就有些惴惴起来。

  怀着这样的心思,他一边连忙道谢,一边小心地坐下。

  待下人给秦博奉上茶之后,冯刺史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下去,这才问道:

  “不知秦校事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自是与战马交易之事有关……”

  冯永伸出手臂,三指虚搭在茶杯的盖子上,闻言就是一笑:“这战马之事,刺史府不是有专人负责么?怎么还劳秦校事前来与吾亲自说?”

  数千战马,对于凉州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但这桩交易的详细内容,份量还不足以让冯刺史亲自出面去谈。

  如果说当年在陇右开马场,以河曲马为母种繁衍出来的马群,骑驮两用,解决了骑兵备用马匹和训练马匹的问题。

  那么以骡子开始批量繁殖为标志,就是解决了步军的机动和后勤的问题。

  至于现在,则是以凉州大马为母种,开始解决重骑兵和精锐骑兵的战马问题。

  不客气地说,掌握了凉州的大汉,不但可以系统地进行马种培育,而且产出的战马质量和数量,要比魏国稳定许多。

  毕竟魏国虽然有并州和幽州,但很多时候,他们常常要从胡人那里补充合格的战马。

  什么叫先进知识和技术推动生产力进步?

  这就是了!养殖技术……那也是一门知识!冯刺史这些日子晾着吴国使团,可不是什么也没干。

  而是在有意试探吴人对战马的看法。

  经过试探,凉州刺史府的智囊团得出一个结论:操船的吴人知道个锤子的战马?!

  以凉州大马为母种所产的优良战马,冯刺史自己都不够用,肯定不可能卖给吴国。

  但大汉培育出来的第一代战马,也就是以河曲马为母种培育出来的马匹,挑挑拣拣,蒙一蒙吴人,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反正冯刺史就是打算这么干的。

  了解了吴人的底细之后,冯刺史从最开始听到吴人求马时的恼怒,已经转变成了心态平和。

  河曲马好哇,又能当战马,又能当驮马,蹄大如碗,力气也不小,好使得很!就是马蹄有点薄,容易磨损……

  冯刺史就没打算把马掌的小秘密告诉吴国。

  配个两件套就差不多了。

  军火出口嘛,减配那是基操。

  马掌费铁太多,吴国就不要把珍贵的铁料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小玩意身上了。

  再说了,凉州这边别的没有,就是马多!什么时候江东马匹不够用了,可以随时再来买。

  里里外外都设计好了,秦博还拿这个事情跑来跟冯刺史说,也怪不得冯刺史表现出这么一副没什么兴趣的态度。

  秦博在吴国的官职虽低,但却也是让不少吴国权贵官吏惧怕的人物。

  但在冯刺史面前,却是半点脾气也不敢发。

  只见他陪着笑道:

  “君侯,吾虽不懂军中之事,但这些日子,也是打听了不少战马之事。这战马,也不是到了吴地就能立刻上战阵的。”

  “吾自来到凉州,也没少见君侯麾下骑军,发现这骑军兵器具械,与步军大有不同。这养马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别说这骑军还得另行打造军械。”

  “我大吴这些年来,连年与魏贼相争。君侯也是知兵之人,知道这兵马一动,钱粮就如流水一般泼了出去。”

  “所以我大吴这几年,府库的钱粮也不算是充裕啊!”

  冯刺史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秦校事,这大吴府库钱粮不趁手,乃是你们吴国的事情,你说给我听,我也帮不上忙啊!”

  “再说了,这几年来,凉州年年都要从他处运粮接济,再穷,能穷得过凉州?”

  “而且这一次,吾交给吴国的战马,可算是勒紧了腰带挤出来的,可是亏了血本呢!”

  讲价是不可能讲价的,我冯鬼王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生意?少赚那就已经算是亏了,这还是看两国乃是盟国的份上。

  “君侯自谦啦!谁人不知,君侯乃是敛财有道?小人可是听说了,这两年君侯发兵塞外,可是赚了不少牛马丁口……”

  嗯?冯刺史目光一冷,扫了过去,你特么的这是在讽刺我?哪知却是看到对方一脸的佩服与羡慕:“诸葛元逊算得上我吴国年青翘楚,去年也曾平定了山越,惜哉却是比不过君侯手段与胸襟,收得山民十余万人,最后却是无半钱入到府库,唉!”

  冯刺史听得“山民十余万”,忍不住地咽了一口口水,下意识地就是问道:

  “这个得卖多少钱?府库怎么会没钱?”

  汉中搞了多少年才搞到十余万夷人去填庄园,好不容易才让汉中重新兴盛起来。

 &emsp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