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905章 变动与成长

第905章 变动与成长

激愤,怨恨形于声色,怒气显于言语:“即便冯永有功,但待其可谓过厚耶?再说那蒋琬,留守锦城,又有何功?能入尚书台,任尚书令?”

  “若是蒋琬那般都能任尚书令,那凭吾这些年来的功劳,难道连入尚书台都不可耶?”

  外人或许没有感觉到这次调动有什么异常,但杨仪久随丞相,又岂会看不出苗头?

  先帝开国时,尚书台本来就是权力中枢。

  这个从法正、刘巴、李严等先后被先帝任为尚书令,就可以看得出来。

  只是夷陵之战后,先帝突然驾崩,天子年少,形势危急,大汉的权力重心这才开始转至丞相府。

  说句不好听的话,先帝让丞相与身为尚书令的李平共同辅政,未必没有让尚书台制衡丞相府的意思。

  谁知这李严私心过重,先是拒绝领军前往汉中,然后又欲划出巴州自任刺史。

  偏偏其手段又远不如丞相,最后丢了尚书令一职,尚书台也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虽然现在丞相的病情已有好转,但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已经在暗示着尚书台似乎有重新恢复正常运作的趋势。

  至少也是恢复一部分权力。

  这还是次要的,从更长远来说,丞相之后,天子怕是不可能再设丞相府,那么尚书台到时就是完全的权力中枢。

  蒋琬、费祎、董允、冯永这些人,要么入尚书台,掌管政要。

  要么是侍中,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得天子亲重。

  这就意味着在丞相之后,他们就是选定的朝廷重臣。

  而身为丞相府长史的自己呢?丞相之后,自己当如何?没了丞相府,自己这个丞相长史应当怎么办?这才是杨仪最为不忿的地方。

  “威公若是对冯明文居丞相参军和侍中之位不满,那大可不必啊!”

  费祎也不知看没看出杨仪的心思,只是笑着说道:

  “冯明文虽加丞相参军与侍中之职,但他能在汉中呆几天?最后不还是得要回凉州?”

  “不在中枢,这参军与侍中,也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

  “至于蒋公琰,任尚书令,自是为了能更好地留守锦城,毕竟锦城那边,李正方此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再说了,现在丞相府诸事,不还是一直由你处理么?”

  杨仪闻言,勉强一笑,神色稍霁。

  费祎见此,又安慰了一阵,这才离去。

  他没有看到的是,杨仪看着他的背景,面色阴沉如此时冬日的天空。

  冯永自然不知道汉中暗中涌动的潮流。

  不过就算他知道,那也无所谓。

  好不容易回一趟汉中,既然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下一步自然要回南乡看看的。

  不列仪队,不张旗鼓,仅带着亲卫,混在双南大道的商旅中,悄悄地返回南乡。

  如今的南乡,最牛逼的不是冯君侯的大弟子魏容。

  也不是县令黄崇。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而是卫将军赵云。

  三年前赵老爷子还能指挥陇右都督府的将士,固守陇山一带,平定平西郡的叛乱。

  这才退下来没几年,身子骨就弱了许多。

  虽然嗓门仍是洪亮,身板仍是高大笔直。

  但在温暖的房子里裹着裘衣的做法,已经暴露了他的气血不足。

  “还知道回来看看啊,再不回来,你这两个弟子,干脆入我门下算了。”

  赵云大马金刀坐在坐榻上,不屑地看了一眼冯刺史,鄙夷地说道。

  罗宪和傅佥恭敬地给冯永行过礼,又捧上热茶,这才肃手站到一旁。

  冯永坐到赵云对面,喝了一口姜茶汤暖身子,这才看向坐在榻上,丝毫不顾自己仪态的老爷子:“老将军这话说得,难道他们前些年在学堂里所学的学问,难道不是我传的吗?”

  “再说了,就算他们能侥幸能从赵老将军身上学到点东西,后头不还是我领着他们上战阵?”

  身后传来一阵动静,不用回头看,就知道罗宪和傅佥两个小家伙在蠢蠢欲动。

  罗宪已经有十五岁了,这年头,十五岁提刀上阵很正常。

  少年的热血已经沸腾,只不过在深谋远虑阴鬼王面前,毫无用处:“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究竟能学到几分带兵本事呢!”

  赵云哈哈一笑,然后可能是用力过猛,居然咳了起来。

  罗宪和傅佥连忙上前帮忙抚背。

  待赵云缓了过气来,这才有些无奈地说道:

  “这两个娃子是懂事的,天赋也不错。若是换了别人说这话,我少不得要为他们说两句公道话。”

  他说到这里,然后摇了摇头:

  “只是这个话是从你嘴里出来的,那就没办法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了看罗宪和傅佥,神色似乎有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