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890章 魏国乱象

第890章 魏国乱象

r />   大司马司马懿如今正在关中屯田,没有数年经营,怕是无力向西。

  受蜀寇所逼,大魏现在的主要战略方向,在西而不东。

  在没有解决陇右与凉州之前,大魏再难像先帝那般,举大军而攻江南。

  蜀吴皆不可动,能动者,看来也只有辽东。

  不然若是让辽东与孙吴联通,大魏四面皆敌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制人而不制于人。

  “诺。”

  得知曹叡欲陆海两道伐辽,魏国满朝大臣果然大加反对。

  “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

  意是辽东目前仍算是大魏之臣,不应当轻言讨伐。若是讨伐而不能制,而是驱使臣子变成贼子。

  目前蜀吴才是当前大敌,须全力对付,只要能除此二敌,辽东自平。

  “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

  就算是能一举攻克,取辽东之民不足益国,得辽东之财不足富国,但若是失利,则结怨辽东。

  且辽东没有公开叛乱,陛下却公然讨伐之,则有失信天下之忧。

  曹叡早就料到群臣的反应,他丝毫不为所动。

  在当前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要么在内分世家之地,用以收拢民心,强国之力。

  要么对外略民广境,示武耀威,以立君威。

  前者太难,且耗时太久,十年能见成效,已是幸运。

  就算曹叡能等到那时,但蜀吴又怎么可能让他安心等下去?那些世家,又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把自己的土地让出去,分给黔首?而后者虽说要困难一些,比起前者来,又要容易得多。

  蜀吴不可轻动,难不成区区辽东之地,还动不得?

  再说了,现在辽东与吴国相通,这还不算是反叛大魏,那什么才叫反叛?也正是因为大魏连接大败,威信下降,所以给了辽东蠢蠢欲动的胆子。

  若是不对辽东施以惩戒,以后谁还会把大魏放在眼里?曹叡性急而烈,且魏乃是从汉帝手里接受禅让,自认为天下正统,又怎么可能伏低认小,为天下所笑?所以自不可能像蜀国前些年那样,受吴所欺后,还要主动忍让。

  太和六年,也就是建兴十年,八月,曹叡的诏令到达幽州刺史王雄的手里。

  王雄接到诏令后,却是没有立刻行动,而是让派出帖子,去请一人前来。

  “使君唤吾前来,可是有事?”

  第二日,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进入刺史府,对着王雄行礼道。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离开了凉州的韩龙。

  王雄一看到韩龙,脸上就堆起了笑容:“遣勇啊,快来快来,坐!”

  亲自扶着韩龙上座,又让人送上茶水,王雄这才亲热地问道:

  “前两日才听到遣勇自塞外归来,如何?此行可是顺利?”

  韩龙点头回答:

  “有劳使君挂念,尚算是顺利。”

  燕赵多慷慨之士,黄巾之乱未起之前,河北名士多有折节与豪侠相交,甚至有蓄养游侠的风气。

  虽说经过大乱之后,游侠儿已渐少见。

  但这等风气却仍是犹存。

  王雄身为幽州刺史,能折节与韩龙相交,也不算是奇怪。

  “吾素知遣勇熟知塞外情况,此次请你过来,就是想问问,此时塞外胡人,可还安份?”

  “使君这些年来,对胡人抚以恩信,行安抚之策,胡人已少有入塞抢掠,又何来不安份之说?”

  幽州前乌丸校尉田豫为免檀石槐之患,对塞外胡人多有打压。

  常常对胡人挑拨离间,让他们自相仇视,互相攻杀。

  而王雄认为蜀吴才是大敌,主张安抚胡人,免得胡人扰乱边境。

  至于谁的主张更好一些,韩龙自认是没有资格多作置喙。

  “只是使君,此次某出塞,发现胡酋轲比能欲吞东部鲜卑诸部族。”

  “若是让其成功,到时东至辽水,西至并州,皆为其所有矣。”

  “且轲比能其人为一方雄主,若是任其壮大,野心滋生,怕是会生不臣之心啊!”

  王雄闻言,眼皮微微一跳:“轲比能对辽东鲜卑有野心?”

  韩龙点头:“没错,听闻如今他正整顿兵马,欲在九月东征。”

  入娘的!王雄不禁暗骂一声。

  他与田豫不和,以扰乱边境的由头挤走了田豫,并不代表着他就是对鲜卑胡人一味容忍。

  身为幽州刺史,他自然不可能是傻子。

  夷狄之流,畏威而不怀德。

  若是任轲比能壮大,真要反噬幽州,到时提出安抚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