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百年堂口出马笔记> 第149章 不一样的萨满鼓

第149章 不一样的萨满鼓

  等我们到了孟老爷子家之后,老爷子还贴心地问我俩在黑河找没找到住处,说没找到就先在他这堂屋住下。

  得到我俩的肯定答复之后,老爷子便直接带着我们进入了正题,问我俩谁先来。

  我说您先教黑哥吧,我这事应该得挺浪费时间,等你们完事了您还有精力再说。

  于是孟老爷子就让我随便坐,然后转头对着黑哥说:

  “小子,把你吃饭的家伙事儿拿出来吧,我也去取我的去。”

  说完他便起身走到了自己家的堂屋,去取自己的神鼓和神鞭。

  就在老爷子去取鼓这会工夫,黑哥小声对我说:

  “小语,一会睁大眼睛看好喽,我老姑父这师父可是高人,保准能让你好好长长见识。”

  我俩正说着呢,老爷子正好也取完回来了。

  “你俩偷摸唠啥呢?”

  我说没啥,黑哥刚才跟我说您是高人呢。

  老爷子晃了晃拿着鼓的手说:“啥高人啊,我就是个普通老头,普通老二神儿。”

  他这么一晃,我的目光便直接被他手中所拿的文王鼓和赶将鞭吸引了。

  仔细一看,我顿时就相信了黑哥刚才说的,这老爷子可真不是一般人。

  只见孟老爷子手中的萨满鼓比黑哥的那面鼓足足大了好几倍,而且其鼓身结构也和普通二神儿所用的文王鼓不同。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另一只手上拿着的用来击鼓的鼓鞭,严格来说他那个已经不能算是鞭了,更像是一个鼓槌。

  这鼓槌比普通二神儿所用的赶将鞭要短得多,同时也比赶将鞭粗得多。

  鼓槌的质地也很奇特,冷不丁一看好像是木制的,整根鼓槌上都带着被长久使用所磨出来的光滑和圆润。

  但再仔细一看,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细看这鼓槌反而更像用是某种动物的骨头制成的,而且上面还有几道不易察觉的细微裂痕。

  “您这法器可真…”

  “真奇怪是吧?跟你们平常见的不太一样吧?”老爷子看出了我的惊讶,笑着对我说。

  我说不是不是,不是奇怪,我是想说您这法器可真特别,瞅着就是老物件,一看就是有大能耐的人用的。

  孟老爷子把神鼓和鼓槌递到了我眼前让我仔细看看,随后风轻云淡地开口说:

  “啥能耐不能耐的,我这也就是普通的鼓,只不过是鄂伦春族用的萨满鼓。”

  “鄂伦春?您是鄂伦春族啊?可您不是姓孟吗…”我惊讶地问。

  这时黑哥接过了话茬,代替老爷子回答了我的问题:

  “孟老爷子确实是鄂伦春族人,孟姓是由鄂伦春族的玛拉依尔姓氏演变过来的。”

  老爷子紧接着补充道:

  “是啊,我们这个少数民族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这些年里很多人也都和我一样,都被汉化了。”

  好,讲到这里,科普开始。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时至今日,鄂伦春族现存人数已不足一万人,属于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

  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今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

  其中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7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占44%。

  鄂伦春族人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科普结束,故事继续。

  当时黑哥也问了孟老爷子一个关键问题。

  他说您这鼓和我的鼓不太一样,我到时候学了您的绝活之后,没有您这种鄂伦春鼓还能用出来吗?

  孟老爷子说那没事,鼓是不是鄂伦春鼓无所谓,只要是正经八百的法器神鼓就行。

  接下来,孟老爷子就开始一点一点教起了黑哥这所谓的绝活。

  而我也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一次最纯正的,已经近乎失传了的萨满文化的传承。

  老爷子当时也像我们平时的那些二神儿一样,一手持鼓,另一只手拿着那柄特殊的骨制鼓槌。

  不过和普通二神儿不一样的是,老爷子是以一种敬天的姿势,将拿着鼓槌和神鼓的双手高高举过了头顶。

  黑哥于是也照着老爷子的演示,以相同的姿势举起了自己的文王鼓和赶将鞭。

  接着,老人调整了自己的站姿:左脚向左前方大跨了一步,右脚保持在原地不动,整个人呈现出一副“人”字形的姿态。

  当时老爷子这一下可把我吓个够呛,毕竟这孟老爷子看着咋说也有七八十岁了,我真怕他不小心闪到筋骨。

  不过好在老爷子身子骨很硬实,做这种动作丝毫不费劲。反倒是在一旁有样学样的黑哥站得有点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