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恶战收官

淡淡的反问。

  “我们,是即将统治世界的……一群人……”

  “哦?不应该是比人类更高级的物种、种族吗?”薛骥立即反讽。

  “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会决定的命运……”

  “哼……”

  薛骥冷哼一声,带着对方的全部身体瞬移到附近一栋高楼的顶层,召出了小黑球,小黑球这次没再无动于衷,它开始了吞蓄,薛骥也开始了窥魂……

  磁魂同频的窥魂之能,确实可以正常发挥出效果,但薛骥得到的“记忆”少得可怜,或者说是微乎其微。

  因为对方的记忆,似乎本来就极少的样子,以时间来推测的话,应该也就仅有最近两三天记忆的感觉。

  大部分的窥魂画面,也都是它们这群兽怪在野外停留、赶路,和伏击杀人的情景,它们杀的人,也就是那些这两天在外活动的异能者队伍。

  薛骥察觉到的线索很少,他觉得最明显的一个疑点,就是这些怪物居然放掉了一些被它们伏击的异能者……

  同时,磁魂同频的一个缺点或不足之处,也开始展现无遗,那就是“语言”问题,怪物们那种叽叽喳喳的语言,应该距离“翻译”这个体系还非常很远。

  薛骥对于缺乏语言、心声,更倾向于猜测而得的一些线索、逻辑,都真的不敢真正采信。

  回到孤堡薛府,薛骥与大家交待了这个发生在清晨的突发事态,一番商议后,大家都认为确实有必要打探一下各方的消息和状况。

  所以,一行人前往关中北部和西北方向的山区、塬区,因为关中如今的供电来源,就在这片区域。

  这里不仅有大型的太阳能电站,也有新型高效的核电站,所以关中地区如今主要的几大幸存者基地,也都在这片区域比邻而居。

  被长期冰封的折磨,让人们丝毫还未厌烦这越来越高的酷暑温度,昨晚有主力队伍被怪物袭杀的消息,也没能造成足够大的恐慌影响,各基地依然忙碌着自己的“开春大计”。

  只有少数的行动、计划有所收敛或暂停,比如主力队伍的远距离外出、小规模外出。

  基地内部大兴土木、加紧生产和内外交易的热情,真的没有受到明显的打击。薛家六人在集市上打听消息的进展也颇为顺利,尤其是有相关能力加持的薛骥和霍意康。

  中午,消息汇总之后,薛骥基本确信,章鱼龟蛇怪的袭杀行为都发生在昨天傍晚及夜里,遇袭身亡的,几乎都是实力坚强的“一线、准一线”战斗主力!

  那些实力偏弱的异能者,很多连“敌人”样貌都未看清的“配角”,反而成为了逃出生天的幸存者……

  还未到午后,逼近四十度的“标测温度”就彻底终结了今日的“市集活动”,由酷寒到酷暑的转变终究对人类来说有些迅猛,所以大家都被召集“回岗”,开始忙碌一些应对酷暑天气的紧急事务。

  有些前两天从市区、城镇中带回“空调”机具的队伍,此时受到了广泛的表扬和称颂,因为在基地内部原有的“制冷空调系统”恢复之前,很多地面、浅层地下空间的工作场所,都只能仰仗着这些小巧灵便些的空调设备……

  更深层的地下空间虽然现在还没被酷暑气温影响,但对于中小型核电站、太阳能电站来说,他们既有的地下空间也确实有限,难以容纳过多的人员入内生活、居住。

  所以,无论是“改造”地上或地下,大多数的幸存者基地近期都需要大肆忙碌一番,才能应对这快速转变的生存环境……

  没了更高效的打探消息的机会,薛骥也只能和大家商量一下接下来的对策。

  “昨天七月十七,算是灾变以来满百天的日子,这天气在数日之前就出现了明显转变的迹象,如今也彻底进入与关中地区之前相比异常高温的酷暑气候。

  而且那些章鱼龟蛇怪也是昨晚开始明显活动,我觉得灾变百日或者三个月的这个时间段,很像是一个转折点,可能非常巨大的转折点。

  李涵、柴江,还有仙蒲基地的老冯,都已经回复我消息,说是还没听说有野怪袭杀的情况出现,但气温方面也都在刚才中午时,超过了四十五度……这还只是标测器具在通风室内测得的大致标准温度。

  大家说说想法吧,我们是该返回长嘉稳妥观望,还是继续在外边活动?”

  薛骥把大致的情况梳理了一下,就表态希望听听大家的想法。其他五人和薛骥相处久了也都已经相信,薛骥并不是做做样子“假装平等和协商”,他是真的在认真对待大家的想法和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反倒是大家,通常都把最终决策的责任全都交由薛骥一人承担……

  谁叫他是一家之主的绝对主心骨呢?大家都没有把握的事情或麻烦,谁又敢轻易扛起这重担呢……

  率先发言的,是霍意康。

  “哥,我觉得还是该在外边活动,以前我大薛府在长嘉,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但现在我们已经不存在保护老巢的根本重则了,所以即便是稳妥行事,也不影响我们在各地活动。”

  余晴晴随即附和。

  “对,小五说得有理,我们在外面,也可以根据打听到的最新消息,随时调整我们的行程路线,于公于私,都可以更游刃有余一些。”

  胥小骆也罕见的接话。

  “我觉得也不妨多往北边、中原地区走走,天气如果一直炎热下去,适宜人类活动的区域都或许可能北移。”

  胥小骆这说法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