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全能大画家> 第702章 安娜与《雷雨天的老教堂》

第702章 安娜与《雷雨天的老教堂》

r />   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没准是平等、文明、包容的精神,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也是安娜之所以喜爱印象派原因。

  它不光是一种很美,很漂亮的艺术,还是一种非常包容的艺术。

  莫奈、雷阿诺、或者德加、马奈……他们发现了传统东方美术中,画家对“物性力量”以外的东西的探索与追求。

  它是与西式绘画哲学截然不同的展开方式。

  就像是用画笔绘画苹果的“红”,和绘画苹果的“香”之间的差别。

  他们意识到了在“写意”的这个层次之上,也许东方的艺术家们在过去的几百上千年之中,已经走了很远的道路。

  于是。

  他们欣喜若狂的吸收了它们。

  通过捕捉瞬间的印象和感受,他们完成了从用画笔纯粹的描绘现实世界的客观景像,到注重意境的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改变。

  这种包容性的精神,造就了印象派的伟大,也造就了印象派的隽永。

  而这种对于瞬间感触的捕捉与刻画,总是能一次又一次的打动伊莲娜小姐,就如现在安娜手中的杂志封面——

  老教堂门前的圣母像,石质干枯而粗硬。

  印象派式样的短、繁的笔触画法,本来在刻画精细的景物的时候,常常会给人一种模糊的、朦胧的印象。

  然而。

  伊莲娜小姐还是看出来了,那种石像上粗砾的感觉,并非是画家用笔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粗糙,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粗砾,似是代表着历史、传统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与之相反。

  天上的雷云就被刻画的很是细致。

  普通人看这幅画的时候,因为整幅画整体是暗色调的原因,很容易把教堂上方的雷云和整幅画的远景与夜幕含糊到了一起。

  尤其是画面沾了灰尘之后,这幅画就会立刻便得灰朴朴的,甚至是脏兮兮的。

  仰光酒店的工作人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清理库房的时候,把它当成垃圾给打包处理掉了。

  安娜并非普通人。

  她几乎是一眼,就发现了画面上层所漂浮的深色云海的精彩之处。

  雷雨往往代表着某种阴霾沉郁的形象,但当这些雷云被画家用笔在画纸上勾连成为一个整体,将它们化作短促而有力的线条,满目的庄严或者翻滚的愤怒的时候。

  那么这样的云采,就像是被闪电击中的枯木一样,熊熊燃烧了起来。

  它所蕴含阴森冷硬的气质,立刻就被蒸发的干干净净。

  这种色彩让伊莲娜小姐想起了另外一幅深色调的经典印象派作品《雷雨云下的麦田》,它是梵高的代表作,画中用短促的蓝色调笔触描绘的云彩化作了风暴,占据了画面上的半壁江山。

  梵高在1890年的春天画下了那幅画。

  同年七月。

  他在精神错乱之中,选择了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雷雨云下的麦田》也就成为梵高一生中所创作的最后几幅作品,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之一。

  有学者会把这幅画,解读成了梵高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绝望,认为梵高以一种狂乱的气质,用艺术作品,表达了他不曾说出口的呼救之情。

  安娜有着不同的看法。

  站在历史后人的角度,去按图索骥,给予某种照本宣科的答案,是最容易的事情,却也是最没有技术难度的事情。

  海明威在1961年自杀了,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所写的文章,其实都是在说“我要死了,快来救救我啊。”

  本雅明在1940年自杀了,所以他生命的最后,所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在说“我要死了,快救救我啊!”。

  基于同样的原因。

  梵·高在1890年自杀了,所以他生命的最后,所画的画每一笔,每一画,也理所应当的都是在说——

  “我要死了,快点,谁来救救我啊!”

  安娜心中。

  这样的解读更像是拿着过期开奖彩票去预言昨天大乐透结果的拙劣的占卜师所做的事情,而非一位专业的研究学者应该给出的结论。

  看不出任何有深度的思考在其中。

  有些人,比如本雅明或者自杀爱好者太宰治。

  他的东西读来确实是有一种强烈的厌世气质的,整天都是“哦,妈妈,我要死了。”

  也有些人。

  比如梵高的《雷雨云下的麦田》,安娜觉得这张作品的雷雨云中,蕴含着创作者的“呼喊”是对的,“呼救”却未必。

  比起绝望中的呼救。

  它倒更似是某种对于世界的激烈嘶吼。

  梵高的晚年确实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常常陷入一种狂躁与癫狂之中,也许正是这种精神状态让梵高画下了那幅画,也是同样的精神状态,让艺术家把枪口对准自己扣下了扳机。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