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好景正当时。
新房墙体终于全部筑成,模子也都拆了,只等着上梁后再盖瓦安门窗。
因再过两天就是清明,乡亲们忙着扫墓祭祖,只能往后挪挪,在三月中旬选了个上梁的好日子。
谢知云和齐山没打算回云水镇祭拜,便不似其他人那样忙碌。只去镇上买了些香烛纸钱和做清明粑要用的东西。
清明节这日下了雨,并不大,细细密密的似一层水雾蒙在山间。
年年这时节都多雨,他们早有预料,备了不少青草料在棚子下。
谢知云端着剁好的草碎,快步走到鸡笼前,风吹起雨雾扑上脸颊,一点儿不觉得冷,轻轻柔柔还有几分舒适。
鸡鸭原本是养在竹笼子里,下雨或晚上就拎进山洞放在角落。但整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难免有味道。
忍了没几天,后来还是全关进新垒的鸡笼。白天天气好就放出来晒晒太阳,随它们跑。
或许是因为出壳以来就关着养,几只鸡鸭胆子不大,只敢在附近转悠,从不跑远。
周围一直有人看着,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一只不少全长得好好的。就是地上要勤打扫,省得脏兮兮的,不敢下脚。
不过后来齐山抽空打了排树桩,弄了圈篱笆,把鸡鸭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树林边缘,不至于叫它们跑来房门口,这个问题也得到解决。
今日有雨,就先不放出来了。鸡鸭还小,淋湿生病就不好了。
谢知云把用树桩子挖的食盆放在地上,拿开木棍,慢慢挪开门板。感受到光亮的鸡鸭立马叫出声,争先恐后想扑腾到外面,被谢知云眼疾手快拦住。
“嘁嘁。”他一边赶着一边把食盆塞进笼里,又将门板往回挪了挪,只留一条缝。
好在鸡鸭这会儿眼里只有食物,没再往外挤。别看它们个头小,吃的却不少,一浅盆的草碎不一会儿就瓜分完,连落在地上的都寻摸着啄进嘴里。
等它们吃完,谢知云赶紧把木盆拿出来,将门重新关严实,用木棍抵住。
几根手指捏着木盆边沿,直接放在外面让雨淋干净。又给大花扔捆草,谢知云这才到水池边仔仔细细洗了手。
土灶前,齐山正忙着煮蒿子菜。昨天傍晚从溪边掐的蒿子尖儿,还比较嫩,被滚水一烫便软了,显得愈发翠绿,连清亮的水也染上绿色。
谢知云从外走进棚子,探头看一眼,说道:“张婶他们家的鸡还给喂谷壳和麦麸,我们往后是不是也不买米面了,弄些谷子麦子回来自己磨。不仅省钱,大花和鸡鸭也有的吃。”
齐山拿木筷搅动锅里的蒿子菜,“我也是这么想的,村里有碾房,我们有驴子,也不费什么力气。往后多攒些钱,还可以买个小点儿的石碾子放院子外,也方便。”
谢知云笑笑:“村里种地的多,在他们手里直接收谷子,应当比从店铺买还便宜。”
一斤米比谷子贵出一文不止,白面更不用说,若是自己回来加工,一年就能省下大几百呢。赚钱不易,过日子便得精打细算。
先前在村里没站稳脚跟,不好占用人家的东西。如今房契地契在手,当属桃源村一员,和村民处得也还不错,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使村人共用的那些东西,也不会有人多嘴。
齐山好歹之前在村里住过十多年,这些比谢知云更熟悉,微微颔首肯定了他的猜想,“是便宜些,不过到收割时得提前跟人定下,不然就被官府或粮行收走了。”
“那也还早呢,往后再说,”谢知云往前走几步,拿起砧板上的菜刀,看向装在碗里的豆腐和肉,“这些是要切的?”
“嗯,已经洗过了,只要切成小丁就成。”
“哦。”
谢知云二话不说,从碗里捞出肉块,低下头认认真真开始切菜。
雨依旧在下,落在树叶上带起细微的沙沙声。
灶里的火添过几回,水开了有一阵儿,热气腾腾,渐渐能闻见油香气。
齐山一把揭开锅盖,竹片格子上静静躺着十来个绿色的圆饼,表皮沾了水汽,又被内里渗出的油脂浸润,显得很是光滑。
齐山拿筷子夹起一个,面皮瞬间凹陷进去。放在嘴边呼呼吹几下,递给方才起就在旁边眼巴巴看着的谢知云。
“应该熟了,你先尝尝?”
谢知云没跟他客气,赶忙伸手接过,从中一分为二。
清明粑外皮是用糯米粉混着面粉调和的,又软又糯,被慢慢拉扯至细长才终于断开,露出酱色的五花豆腐丁,油香夹杂着淡淡的蒿子香扑鼻而来。
“唔,好吃,”咬上一口,还有些烫嘴,谢知云一边哈气,一边把另一半递回去,“你也尝尝。”
站在灶前分吃完一个粑粑,两人才把剩下的全捡进竹匾。拿开竹片格子,水下还有两个鸡蛋。
因煮的时间有些长,蛋壳已经微微裂开,好在里面的蛋白还没挤出来。
洞口插的柳枝上落了雨,小水珠缀在叶片上要掉不掉的。
二人端着粑粑和鸡蛋一前一后迈进山洞,照例先点了香烛纸钱,祭完亡人之后,才坐到桌前开始吃饭。
清明节一过,天就渐渐放晴。
土壤依旧湿润,还有些黏脚。两人等不及地里干透,便开始着手种菜。
齐山以前跟着爷爷做过这些活儿,后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