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井喷效应

  次日,副局长莅临姜绾铺子的新闻果然上报纸了,周恪行表扬姜绾给民众免费发放福利、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赞语用标粗的大字写在第一版。

  于是,姜绾的赠送手持风扇活动再次在临城掀起了更大的热潮。

  很多原本不太屑于领取礼品的人或者一些原本不相信的人,都受到了鼓舞,去找报纸剪报,来到季季红广场了。

  上午八点,姜绾一行刚把货拉到季季红广场准备开摊,就惊呆了,只见门口已经聚满了大堆客户,队伍排成了长龙,这些人凌晨五六点就来排队了。

  生怕晚来一步就领不上礼品了,就领不上优惠券了。

  万一就算领上优惠券,电风扇卖光了呢?衣服卖光了呢?

  归根究底,这个年代,类似的活动实在太少了,绝无仅有,姜绾第一家。

  所以就新奇。

  有的人完全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来的,因为这年头乐子太少,这种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完全可以当成乐子来耍。

  姜绾赶紧让陈招娣等人支开铺子,东西还没从三轮车上拿下来,客流已经涌进来了,领福利,领优惠券,货物都来不及摆上架就被人买走了。

  这热卖的狂潮,连姜绾都觉得夸张。

  昨天晚上他们是把铺子开到半夜,才回家的,这一大早开工,双手双脚放开就是干。

  这种其实就是生意上的井喷效应。

  因为一方面天气越来越热,电风扇属于刚需产品,到了需要派用场的季节,市场需求短期激增。

  姜绾的电风扇价格本来就便宜,远低于国贸商城。

  加上姜绾的促销活动契合市场热点,成功的营销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还有领导的莅临带动。

  这四点加在一起,终于就好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

  王妈和张姐等傅家的几个佣人全部过来帮忙,还有吴叔。

  甚至有几个晚上,李知谦在下班之后也到铺子里来。

  李知谦本来是晚上给姜绾补习的,现在姜绾铺子里搞活动,每天都忙到深夜,李知谦也没办法补习,所以直接到铺子里来了。

  陈招娣听说李知谦是大学副教授,很是诧异,“现在的教授都这么亲民了吗?居然过来帮我们卖货!你不会觉得卖货太丢人吗?”

  李知谦道:“这有什么丢人的,我在大学就是研究怎么搞活经济的呀。只不过我搞的是理论,你们做的是实践。我现在发现了,理论搞得再透彻,到了市场还是得会实操的人,才能真正玩转市场。”

  李知谦来是来了,拿了一个本子坐在一边记录各种数据,估计他得写篇论文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招娣的妹妹陈保娣已经从深市回来了,回来的第一天就赶上姜绾在搞活动,所以被陈招娣拉过来了。

  陈保娣的年纪比她们小一点,但也已经在深市打工了很多年,有经验,上手就快。

  人手倒是也还马马虎虎算是够了吧,至少姜绾还能抽出一点时间来打电话摇货。

  李风临那边早就知道姜绾要做活动了,所以货和车子都准备好,接到姜绾电话就可以把货拉过来。

  女装工厂那边也是同理。

  昨天的时候,姜绾还是有功夫跟客户闲聊几句的。

  但今天姜绾就实在没功夫跟客户闲聊了。

  看到姜绾那边到处打电话。

  排队的人知道库存告急,一个个的就更着急了,生怕排着队轮到自己就没货了。

  太阳当空照,五月底的天气已经非常热了。

  排队的人都在流汗。

  姜绾也是满头汗。

  几个女工因为客户太多,有点着急上火。

  当然这时候,销售人员态度差一点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这年头国贸商场的销售员态度也大都很差。

  反而因为态度稍微差一点,买东西的客户觉得你东西就是好啊,就是便宜啊,就是要抢啊。

  诶,你态度那么差,肯定是因为我赚到了,所以你才态度不好。

  疯抢得更欢快了。

  姜绾主要是见人实在太多,天气又太热,生怕排队的人会中暑,所以打电话问曾怡,能不能找个药店到现场来煮凉茶,发放给排队的人,费用她来出。

  曾怡说那找什么别人啊,找爷爷就行了。

  傅家的保安堂就是老牌子的中药馆,煮煮凉茶那还不是小意思。

  于是曾怡打电话给傅老爷子。

  傅老爷子一听,他也趁机给保安堂刷刷存在感,在市民中提高一下自己的形象,那还收什么钱啊。

  于是他直接让助理安排去了,拉了几个人,弄了一些中药,搞了个大茶罐,现场煮解暑凉茶。

  地点就摆在姜绾铺子对面,原许同林的那家铺子。

  因为许同林被抓了,现在那个铺子是空着的。

  傅老爷子让人在那个铺子上面拉了一条横幅,“《保安堂》中药凉茶,一杯善意解酷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