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第184章 安民告示

第184章 安民告示

  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

  张老汉透过门缝往外看着,自从这伙不知道哪里来的兵杀进荆州城,他们全家就将门紧锁,生怕被乱兵闯进来。

  他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家里的米缸只有三天存粮,尽管已经是节省着吃了,可到今天依然是断炊了。

  “这几天都没听见有乱子,应该是没事了吧?”老妻也凑上来往外看,“说不定这伙兵不祸害人呢?”

  “乱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天下的乌鸦都一般黑,哪有什么好的?”

  老妻话说出口连自己都不信,可是被老头这么一反驳,心里火气又上来了:“那你说怎么办?横不能全家都饿死吧?咱俩饿死也就饿死了,你孙子那可是张家最后一根苗!”

  “欸,你看那不是冯家的吗?他也出门了。”

  两人在门后听了半天,也没有听见惨呼或者求救声。张老汉咬咬牙对老妻说:“我也出去看看,你把门顶住,我不回来,谁叫门也不许开。”

  张老汉提心吊胆出了门,看到不远处的墙角围着一群人,都是熟识的街坊邻居,便也好奇的围了过去。

  墙上贴着两尺见方的一张纸,张老汉眯着眼看了半天,他识字不多,纸上的字只能认识小半。

  “杨秀才,上边写的啥,你给大家念念呗。”

  杨秀才并不是秀才,只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童生。他一心应考,屡试不第,屡败屡战,久而久之大家就喊他“杨秀才”,杨秀才也甘之若饴。

  杨秀才咳了声清清嗓子,说:“这是个安民告示。”

  “三大纪律七项注意。”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

  一众百姓听了,都表示不信。

  “这怕不是哄我们的?这帮当兵的,不抢我们就烧高香了,还能这么守规矩?”

  “不烧不抢的军队还是有的。人家岳爷爷的兵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

  “岳元帅那都几百年前的事了。”

  “你们说的那是兵,我可听说了进城的这群人是要造反的,人家是贼!”

  “朝廷官兵都做不到的事,他们一群贼能做得到?”

  “噤声,噤声,来人了!”

  两个士兵朝这儿走过来,一群百姓呼啦啦全跑开,却又不跑远,全躲在离此几十步外的树后墙后偷看。

  两个士兵目不斜视,一人提一桶浆糊,一人拿一沓告示,三两下就在墙上又贴好一张告示,然后脚步不停的又赶往下一处地方。

  士兵走后,一群百姓又呼啦啦围到新贴的告示跟前,这次杨秀才不用别人催就将告示上的内容念出来。

  余家军告荆州父老书:

  帝昏臣庸,官府虐民难止。天灾人祸,黎民百姓何辜?余家军起于微末,愿倾一腔之热血,拯斯民于水火,解苍生于倒悬。特此携民南下,落户荆州,剿兵安民,共建乐土。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另,自今日正午至明日日落,余家军于惠王城前散粮,荆州百姓无论男女老幼,每人可领五斤杂粮。

  前边那段话大家听了都没什么反应,官面上的好话大家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倒是后边那段话,意思这余家军来了非但没挨家挨户的征收粮食,反而要给大家散粮?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相信有这种好事。

  “这是骗人的吧?”

  “那还用说,天上哪有掉馅饼,傻子才会信这些!”

  众人这么说着,眼睛却互相乱瞟,看有没有谁想去试一试。

  张老汉默默从人群中退出来,看看日头,也差不多到中午了。

  儿子前些日子害了伤寒死了,儿媳也在生孙儿的时候难产没救过来。只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孙儿,那是老张家最后一根独苗了。

  想到这儿,张老汉给自己打气:“大不了我这把老骨头折进去,万一是真的呢?”

  他低着头一路往惠王府走去,往常通往王府的这条路少不了官府的衙役差人守着,平头百姓靠近都得挨鞭子,今天却一个也不见。

  张老汉来的还不是最早的,王府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列,少说也有六七百人。

  人果然是群居生物,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起,张老汉心里安定不少,找了个队列也排起来。

  有开封赈灾的经验在,余家军对这一类活动已经轻车熟路。一共有十个队列,一人负责登记,一人负责发粮,队列前进速度非常快。

  一个又一个百姓领着粮食离开,张老汉看到他们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拿粮袋,这领了粮食装哪儿?

  他可舍不得抛弃排了一半的队伍回家去取,看到别人将衣袍兜起装粮食,便也有模有样的学着用身上穿的衣服打了个包袱。

  终于排到张老汉,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来到桌前,带着丝拘谨给坐在桌子后的文士行礼,口称老爷。

  “年龄?”

  “啊?”

  文士拿着笔叹气:“多少岁了?”

  “三十九!”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