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387章 《汉报》出世(4)

第387章 《汉报》出世(4)

  何止如此?

  镇守北疆的护民军,不仅击败东北平原上的东部鲜卑铁骑,还将东部鲜卑驱赶到鲜卑山另一侧,使得东北平原尽归大汉,且有大小鲜卑山为屏障。

  尽管朝臣们不理解成公子为何收那些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东北疆土,可再怎么说,这也是为大汉开疆拓土。

  反复思量,这些人发现,五年来,成公子果然未用过任何阴谋,皆为堂堂正正之阳谋,而且都利国利民,只是未必利士族罢了。

  “那成公子准备用何阳谋应对徐州和南方四州?”杨彪问道。

  “那还不简单。”没等荀彧回答,负责记录的诸葛亮站了起来,脆声说道:“《汉报》就是第一招。

  “如若五州接受《汉报》,且奉诏令入京述职,便仍是我大汉领土,其官吏便仍是我大汉之臣,护民军亦可堂堂正正进入五州。

  “如不来,视为背旨,可撤消其职,由朝廷另派官员前去接任。

  “当然,另派官员可不是只身就任,而是带着兵马前往。”

  众臣皆惊。

  “这……这是成公子告诉你的?”

  “才不是。这是刚刚,我和小淮子两人,根据《汉报》出刊,一起推测的。”

  诸葛亮一脸自豪,带着童真的自豪。

  天才,绝对的天才!

  众臣尚未想到,这两个孩子却先想到了。

  难怪成公子会收二人为徒。

  这才十岁,竟然已经可比朝堂重臣的智慧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不到,杨彪、许栩、崔烈等人自然会想到,更遑论出策的荀彧了。

  没错,此策乃是蔡成对荀彧的考核,让他想一阳谋,使得护民军可以堂堂正正进入五州。

  这几日,这些朝臣都已经领教了荀彧的长谋大略和理政之能。

  除为官时日尚短,举止言行之间尚显稚嫩外,其他方面不输于任何一位朝臣。

  由此可见,成公子识人之能,恐怕比起许邵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就连成公子的两个弟子,都展现出的如此大才。

  群臣们扪心自问,面对成公子如此阳谋,他们如果是陶谦等五州刺史、州牧,该如何应对?

  结果发现,根本无策破解。

  尤其是陶谦。

  你支持要么来京述职,要么公开反叛。

  当然,这还断了五州士子的仕途,必然会引发五州士子的反对。

  士子与士绅豪强紧密相连,五州的世家大族恐怕从此要陷入某种分裂。

  你还别喊冤,因为《汉报》会把这一切,和盘托出,登于《汉报》之上,让天下人都知你是反贼。

  再进一步,你真是拼上性命不要,来京述职。便要追究你“兖徐犯青州”之罪,哪怕不杀你,恐怕也得下狱吧?

  要知道,在大汉,破坏春耕,可是灭族之罪。

  正史中,曹操因兵士践踏了禾苗,都要以发代首惩罚自己,可见农耕对大汉的重要性了。

  当然,由于没处理破坏青州春耕的真正策划人,也就是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但至少可以罢你官职吧?

  毕竟三公九卿只是建议,听不听在你。

  你听了,且还付诸行动,当然是你的罪过最大。

  作为一州之刺史,你陶谦出兵破坏他州春耕,就想想看兖州士族的下场吧。

  刘岱聪明。

  他不仅不参与,而且还上疏朝廷说明此事。

  刘岱不仅顺利脱身,还得到了先帝的信任,很快就被陛下派往青州,成为钦差大臣。

  转眼间,又成了并州州牧,再成为内阁大臣。

  可兖州参与“犯青州”的士族呢?先帝下旨,凡是参与了的士族,都被朝廷罚得倾家荡产。

  最惨的就是泰山郡的世家大族,被罚没了九成以上的田地不说(只留下足以养活一族之人的田地),家产至少十去八九,已全部沦为寒门,甚至连寒门都不到,被迫加入农庄,成为了普通农户。

  兖州士族就不会反抗吗?

  反抗什么呀?兖州兵马都被鲍信、于禁两人送给青州了,哪里有抗旨之力?

  真敢抗旨,信不信先帝会马上下旨,让青州护民军铲除抗旨的兖州士族。

  群臣不相信徐州的官吏、士族不知此事。

  有兖州、泰山郡、琅琊国之例的震慑,现在又是成公子在掌控朝堂,徐州官吏、士族真敢反抗?

  把所有事件都联系起来,这些朝臣们无奈地发现,如果徐州真要抗拒,不仅要背上反贼之名,还给了成公子铲除徐州士族、清涤徐州官场的机会。

  而且还会通过《汉报》,让天下皆知成公子再次剿灭叛乱、清扫叛贼,救徐州百姓于水火。

  如此,成公子身上的光环将更加耀眼。

  护民军出动,徐州能支撑几天?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