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t-title">第371章 推出科举
这下子把杨彪给问住了。
他们怎么打起自己侄子的主意了?
杨修乃他兄弟杨俊之子,亦是弘农杨氏下一代中最为出色者。
杨彪马上想到,弘农杨氏岂不是早已在他们的视线中?
他们可是商量好的,坚决不做成公子的手下,不帮成公子一丝一毫。
而且,在他们昨日商议中,已经把蔡成称为“蔡贼”和“蔡成小儿”了。
如果他让杨修出仕,还真不知道如何向其他朝臣及士族交待。
“呵呵,原来成公子也知劣侄之名。看来这几年间,成公子没少在各州郡打探呀。”
杨彪语气中充满讥讽。
“汇八方之才,集天下之谋,方能再昌大汉。天下才子,自然在成公子的视线之中。”荀彧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
我家主公打探天下名士、大才,就是想让他们服务于大汉,这有什么不对吗?
杨彪闹了个没趣。
不过,他也不想直接与荀彧翻脸。
和荀彧翻脸,就等于是和成公子翻脸。
谁知道成公子会不会一怒之下,就像董卓杀张温、屠袁府一般,也把他们给屠了?
反正,董卓戮杀朝臣的行为,真把他们给吓住了。
杨彪正色道:“现劣侄尚在弘农家中,他是否愿意提前出仕,要看他个人的意愿,老夫不为他做决定。”
杨彪这当然是托词。
反正自己很快就要致仕离京了。
自己不做朝官,自己的儿子自然也会留在弘农。
然而,荀彧的下一句话,差点就让他破防了。
“哈哈,文先公真是舍得。德祖已表达了意愿,愿意在内阁里做一小吏,或者在洛阳城外做一乡长,以此历练自身。”
“丞相如何得知?”杨彪懵了。
“成公子自长安来洛阳,路过弘农,与令侄有了一面之缘。
“两人相谈甚欢,颇为投契。
“所以,德祖公子说,他请示家中长辈后,便会入京,相助于成公子。想来这几天也要到了。”
杨彪傻了。
这成公子已经把手伸进他弘农杨氏了吗?
如果只是一个杨修入朝为吏,杨彪倒是没有太放在心上。
为了打击新农体系,牺牲一个侄子,虽然心痛,却也不算什么。
弘农杨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避祸举家迁徙华阴弘农。
秦末,华阴杨硕率八个儿子随刘邦作战。
其六子杨喜,在项羽自刎后,在无数军士疯抢项羽肢体之时,抢得一条大腿,从而被刘邦封为赤泉侯。
自此,弘农杨氏不仅成了当地的望族,也开启了数百年的崛起之路。
东汉时期,从杨震起,有四位族人先后任大汉丞相,比汝南袁氏崛起得还早。在史上,乃是与琅琊王氏并驾齐驱的名门望族。
=弘农杨氏在每个朝代似乎都不是很出名,但在每个朝代都有人身居显要之职。
直到隋朝建立,弘农杨氏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隋文帝杨坚,就是弘农杨氏的第十八世孙。
后世很多杨姓之人,都会去华阴追根溯源,甚至是认祖归宗。
杨彪可以舍得侄子,也可以舍得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让整个弘农杨氏陪葬,这代价可就太大了。
杨彪犹豫很久,才嗫嚅地说道:“如此等劣侄抵京后再议。”这才把此事揭了过去。
许栩再次把话题岔开。“丞相,已经为官为吏者均以考成法考成,那如何选拔新晋官吏?”
荀彧对着许栩竖起大拇指。
随后荀彧宣布:
三年后,废除“察举制”,采用“科举制”。
朝廷将明确规划出成为官吏的途径:报名参加科举——科考——为吏——为官——逐步升迁。
科举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吏为官之道,二是报考的专业学科。
也就是说,以后不懂专业的士子,是不可能为官为吏的。
这些专业又分为若干大类:
第一类:农业。包括农耕、育种、农具、粮食存储、农副产品加工等一切与农耕或农产品有关的内容。
第二类:工业。包括工业设计、机械维护维修、机械操作、产品研发、造车、造船等。
第三类:财务。包括核算、统计、审计、计划等。
第四类:商业。包括商品采购、物流运输、商品存储、商品营销等。
第五类:行政。包括修史、档案管理、办公技能、拟定文书等。
第六类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