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247章 联军进发

第247章 联军进发

  袁绍埋着头一言不发。

  他能说什么?

  他这个袁氏一族中,最出色的子弟,如今不仅给袁氏蒙羞,而且还愧对天下。

  袁术、袁遗两人恶狠狠地看着袁绍,牙咬得“咯吱咯吱”的。

  他们真没想到,因为袁绍的所作所为,如今竟然影响到了他们两人争夺盟主。

  如果这次盟主不姓袁,那他袁氏一族在大汉,不仅会成为笑谈,而且必将载入史册。

  士族最看重什么?

  声望。

  有了声望,才有一切。

  或许因袁绍此次事件,袁氏会从中原大地的士族中,就此除名。

  哪怕袁氏“四世三公”,可也挡不住袁绍这一击。

  “我们袁氏惭愧万分。为弥补之前袁氏给大汉带来的伤害,我袁遗绝不撤兵,并愿奉孙文台为盟主。”袁遗年纪大些,也懂事些。

  他当然知道,如果他和袁术撤兵,那袁氏一族在大汉就臭大街了。

  袁术是否会撤兵,他不知道,也无权决定。但他可以决定自己不撤兵,至少能给袁氏留下一块遮羞布。

  袁术马上也跟着表态:“我南阳兵马也不撤,并愿遵盟主令。”

  王匡一脸猪肝色。

  他本是想要挟一下各路兵马,却没想到,直接把袁氏一族出卖了。

  不过,还是袁遗懂事,马上对王匡说道:“公节(王匡字),粮草是袁氏献给联军的,自当交给联军。”

  王匡长长地吐出污浊之气,心有不甘地点了点头。

  “好!”孔伷老奸巨猾,不失时机的打了圆场。“袁氏不愧‘四世三公’,果然深明大义。何况,本初当初也只是年少轻狂,想不到局势如此发展,不过是无心之失罢了。”

  这算是给了袁绍一个开脱的理由。

  大家见此,于是纷纷说着一些模棱两可的话,顺便也把推举孙坚为盟主的事情,直接给敲定了下来。

  袁遗、袁术算是把袁绍恨到了骨子里。

  如果不是袁绍,哪有如今袁氏子弟蒙羞?

  正史中,袁术本就不是什么好鸟,独居豫州不说,攻打袁绍不说,还联络公孙瓒,两面夹击袁绍。

  袁遗虽然没什么大本事,却厌恶袁术的名声,投靠了袁绍,最后被袁绍封为扬州刺史,然后被袁术攻打,死在逃亡的路上。

  袁氏一族,顶着“四世三公”的光环,随着袁遗、袁术、袁绍三人的身死,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蔡成的到来,稍稍改变了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

  袁绍现在要兵马没兵马,要地盘没地盘,或许只能依靠王匡据河内郡。

  可王匡如果坚持奉袁绍为主,就得承担因袁绍而带来的骂名。

  从之前王匡的言语看,他看重的不是袁绍,而是整个袁氏家族。

  如果袁术、袁遗拉拢的话,王匡极有可能转身投向袁术或袁遗。

  这也是袁术、袁遗商议好的,准备派人试探一下王匡的态度。

  如果可能,那就拉拢过来,连带着河内郡一并收入囊中。

  即便如此,袁术、袁遗认为还是远远不够。

  河内郡与京都一河之隔,北面又是蔡成掌控的并州,委实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不过,如果把河内郡、山阳郡和南阳郡结合起来看,那就不一样了。

  以河内郡为补给基地,由山阳郡向北发展,由南阳郡向东发展,两面夹击之下,取豫州轻而易举。

  而且,从这次豫州出兵的情况看,豫州缺兵少将,来了两千兵马,还得委托给厉志来带。

  这就是上天把豫州送给他们袁氏兄弟呀。

  取了豫州之后,已与南阳郡连成一片。

  南面有大江之天堑,可以无忧。

  向东,则可以再取徐州。陶谦年事已高,且后继无人,肯定无法与袁氏兄弟争锋。

  至于这次率兵而来的刘备,织席贩履之徒而已,不足为虑。

  何况,刘关张三人,还是被成公子赶出青州之人,成为大汉的笑谈。

  以袁遗、袁术两兄弟的估计,如果不是陶谦与青州,因“兖徐犯青州”,结下了不可化解之仇,陶谦根本不会接纳刘关张三人。

  当然,袁遗得知自己没什么本事。自己能成为山阳太守,主要靠的是“袁氏”这个名头。

  可现在孔伷是刺史,而且还挺有手腕,自己在孔伷之下,虽然没被孔伷节制,可日子也不好过,空间越来越小。

  如果能够与袁术联手,并以袁术为主,取得整个兖州还是有可能的。

  南阳、豫州、徐州、兖州、河内,都是产粮重地。

  取此五地并连成一片,南有大江之险,东则濒海,北与蔡成交好,西则可由河内郡向南过大河攻旋门关(《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在东汉时叫旋门关),由颍川向北攻轘辕关,取包括京都在内的整个关东(函谷关以东)。<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