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229章 任青州牧

第229章 任青州牧

  荀彧突然想到,镇南军团在高都,为何行知公子却来漆垣?

  荀彧想了一下,轻声问道:“公子是否需要移驻高都?”

  荀彧没有直接问蔡成为何驻军漆垣,而是问蔡成是否要前往高都,想以此来探听蔡成驻扎漆垣的原由。

  蔡成只问了一句:“若董卓挟持新帝,该往何处去?”

  荀彧恍然大悟。

  他完全明白了,大将军召董卓进京,如果他老老实实地返回长安便好。如若他有什么举动,镇南军团就会直扑京都勤王,而蔡成与特战队则会掐断董卓的退路。

  还真别说,董卓废帝,必遭天下鄙弃,甚至会引起天下征讨。

  以董卓一军之力,届时只能挟持献帝西逃长安。

  而成公子已经把董卓的退路截断。镇南军团再出京都追击,两面夹击,救皇驾,诛逆贼。董卓贼子插翅难逃。

  原来成公子是真的心向大汉!

  原来成公子“保皇室血脉”真不是违心之言!

  荀彧又一次躬身大礼。“彧愿追随公子,任劳任怨,重振大汉。”

  这是明确地表态了,他不会再背叛蔡成。

  当然,荀彧也是话里有话,说明必须要“重振大汉”方可。

  “天下之局迷乱,四方均不安稳。唯有青州一地,成尚可保全。

  “成有一事相托,请文若接任青州牧一职,统领冀、幽、并三州之民治,可否?

  “因兖豫诸州皆不安全,文若也可修书一封,使家中妻妾迁移青州。”

  接任青州牧?

  州牧不是只有皇帝陛下才能任命吗?

  统领冀、幽、并三州?难道贾琮、刘虞、刘岱早已臣服成公子了?

  荀彧不敢问,只能以蔡立为挡箭牌。“蔡州牧本位列九卿之大司农,才能出众,德誉汉疆。彧全知全能,敢接任青州牧一职?”

  “你尽管接任便是,而且我相信你能做得比家父更好。”蔡成表达了对荀彧最大的信任。

  青州,蔡成之大本营。

  如今却让其父退位,反而由荀彧来担当大任。这给予的信任也是没边了。

  荀彧内心感激涕零,躬身致礼。“彧必惮心竭虑,不负公子之托。”

  荀彧也想开了,只要蔡成不想自立代汉,他必为其呕心沥血。

  至于蔡成建议荀彧修书家室,迁移青州,荀彧却有不愿。

  可蔡成只一句话,便让荀彧打开了心结。

  “文若尽管将妻妾迁于青州临淄。只要夫人上孝下慈、贤惠持家,何虑外面洪水滔天?”

  蔡成心中暗笑。“如此,你之长子便可于明年出生了吧?”

  蔡成可是知道,荀彧七个子女,可都是惊才绝艳之辈,日后在大汉均将大放异彩。

  就在此时,门外又有童子军报传:“禀报主公,河套大捷。”

  其实,现在最让蔡成挂心的就是管亥率领的征西军团了。

  管亥虽然勇武,在谋略方面却有欠缺。

  如此,蔡成才把赵云、张杨都派去他身边辅佐于他。

  现在突传捷报,而且还是大捷,顿时让蔡成喜不自胜。

  这封捷报可没用速写符号和拼音,而是正常文字。

  一通读完,蔡成还不过瘾,还想多读几遍。可看到荀彧那幽怨的神色,还是把捷报递给了荀彧。

  征西军团在年节前大河(黄河)刚刚封冻,就于西口渡过河了。

  在北方过大河有个讲究,要么冬季利用大河封冻过河,要么就得等初夏或深秋之季。

  为什么呢?

  黄河在初春开始解冻后,河面上会有大量的冰凌。

  上游飘来的坚硬冰凌,对河中船只伤害很大,甚至能够刺穿渡船的船底,故而不宜摆渡。

  到了夏季,实则也是雨季,河水湍急,过河的风险较大。

  直到深秋,水面下降,水流趋缓,方可渡河。

  尤其在大河下游,也就是如今河南、山东等地,春季是两岸隔绝之时。河上满是冰凌,根本无法过河。

  管亥军过河后,并没有盲目行动,而向河套之南部,派出大量探马。

  而他自己则率领征西军团,悄然进至高奴(令延安),潜伏了下来。

  为何如此谨慎?

  要知道,凉州之叛乱,就是起于凉州北地郡的先零羌(羌人的一个分支)。

  而河套平原,就在并州上郡和凉州北地郡的正北方。

  如果管亥直接从高奴往北进攻,收复河套,必然担心来自凉州北地郡的羌人抄自己的后路。

  所以,当初管亥、张杨和蔡成一起商议的战术是,先取北地郡,再一路向西,直接把凉州叛军打残,以消除后顾之忧。

  之后,再兵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