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35章 新农体系(1)

第35章 新农体系(1)

  庄主有事向乡长禀报,乡长处理不了则上报农署。

  农署就是这次为安置流民而专门成立的机构,日后东莱的农事,全部由农署管治。

  蔡正成为农署的首任署长。郡府还给他调配了十几个郡吏,作为他的助手。

  农庄的概念出现了。

  农庄将遍布东莱各县。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是“皇权不下乡”的。

  那谁来管理农人、农户呢?

  自然是本村、本乡的最大豪绅,或者是最大家族的族长。

  基层的乡绅,直接隔断了最基层的农人和高层的联系。

  这种现象,直到新中国土改后,才得到彻底的扭转。

  农庄的出现,庄主、乡长的设置,就是为了打破“皇权不下乡”传统。

  庄主,就是向官府负责的最底层官员。

  农人——庄主——乡长——县农吏——郡农署,就是蔡成设计的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链条。

  如此,郡府的管辖权,直接下到最底层,接触到了地面。

  这才是接地气。

  与规划同时公布的,还有郡府的公告:所有荒芜之地皆归郡府所有;所有官田不得私自买卖。

  如蔡成所言,郡府的公告,与其说在保护自己的官田,不如说是保护住了农人手中的田地。

  蔡正要求管亥协助,在流民中选出了耕种能手,平均分布在各庄,以保证各庄的耕种水平。

  同时,农署还号召流民自己动手,先搭建茅草屋,多砍柴,多烧炭,先熬过这个冬天。

  开春后,郡府会组织人手,同所有农人一起修建土坯火炕房。

  分布在各县国的流民,开始向黄县蜂拥而来。

  然后在郡府的安排下,又散向四方。

  所有离开黄县的流民,走之前都会对着郡府所在磕头谢恩。

  谢谁?一谢蔡成,二谢郡府。

  蔡成的良策,不仅士绅们知道,就连包括流民在内的普通民众,也都知道。

  蔡成在民间的声望,虽然刚刚建立,就已经一飞冲天,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这当然是管亥等人有意宣传的结果。

  前来黄县的士族乡绅,没有人离开。他们都集中在管氏农庄内,眼中只有一件事:联合商号。

  还没等流民离开黄县,郡府就已经公布了“成立联合商号”的公告。

  公告宣布:

  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商号,并以初始投入的多少,来计算入份几何,并决定年终的分润。

  蔡必作为郡府指定的商号大掌柜,每年有一分的分润,就是全部利润的百分之一的分润,但不拿工钱。

  商号其他人手,全部拿工钱。

  蔡家不出资,也不占有年终分润权。

  蔡立公开声明,蔡家让利,是为了整个东莱的繁荣昌盛。

  不仅蔡家不参与分润,所有郡府官吏,统统不参与商号分润。

  所有士绅,一致称赞蔡郡守大义。

  其实他们心里明白,这已经不是大义了。

  以他们现场观看的曲辕犁耕种效果,以及八梭纺纱机的纱的速度,他们自然可以知道,商号的赚钱能力有多强。

  所以,蔡家让出的可不是一点点利益,那是金山银山。

  凭蔡家让出的利益,就可以在一两年内让蔡家成为整个大汉朝十三州的第一大族。

  可蔡家竟然把如此巨大的利益,就这么让了,让给了东莱的所有人。

  这哪里是大义能形容的?

  当然,公告上也说了,日后商号扩张时,还会引入新的股东。

  什么是股东?就是出了份子的集体。

  比如说,士族乡绅,都是以家族占有份子的。所以该家族就是商号的股东,而家主只是该股东的代表。

  开张初始,共筹集一百万钱,一共一百万股。只要占有一股,就是股东。股东就有分润权。

  如果股东想退出,也可以根据商号的实际价值,退还股东相应的钱财。

  股东不参与经营,商号大掌柜必须由郡府指定,并负责所有经营。

  就此,股东的概念在东莱出现,并迅速被接受。

  郡府没有忘记农渔盐之民。

  郡府在农庄的基础之上,已经着手建立渔庄、盐庄,并重新规定了各庄需要缴纳的赋税定额。

  如果能够达到,就满足了以农、渔、盐庄入股商号的条件,就有权利获得每年商号的分润。

  商号专门为农、渔、盐庄预留了两成的分润。

  普通农户,则可以带上自己的田地,加入农庄。农庄有商号的分润,庄家中的每户也就有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