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22章 蔡成之策(2)

第22章 蔡成之策(2)

  说到这儿,蔡成有了个短暂的停顿。

  他是给大家时间,让大家能够理解分的分析。

  看到大家已经接受了他的分析,他才继续说了下去。

  “其实,他们只是想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造反。而他们不造成更大的杀孽,不抢劫穷苦百姓,就是想告诉官府,他们只要钱粮,只要活下去。

  “既然这样,就有了双方议和的可能。”

  扬扬洒洒,惊煞众人。

  很快,几乎没有开过口的功曹谢大人就反应了过来,大声叫道:“成公子分析的有理。急报上还说,他们劫掠世家大族时,并没有劫掠一空,而是留下了足够的钱粮。他们给别人留了活路,也就给自己留了余地。”

  “贤授说得有理。”督邮支持谢方的观点。

  “贤授”是谢方的字。

  “难怪外面皆传,蔡家出了麒麟子。今日一观,果然不虚。”主簿感叹。

  “分析得鞭辟入里,我赞同成公子的分析。”郡丞也表态了。

  就连都尉看向蔡成的目光,都开始出现异彩。

  他不再眼睛半闭,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蔡成,嘴中急急地说道:“成公子,你接着说。”

  “可贼人要活,就得有大量钱粮,我们郡府哪来多余的钱粮?”反倒是蔡正提出自己的疑虑。

  对呀,郡府哪儿来的钱粮?没有钱粮,就没有议和的基础。

  诸位大员,再次相对无语。

  这岂不又是一个死结?

  “他们已经有钱粮了。如今,贼人已经掠夺了六县。按他们的进军速度,再用不了十天,就能够把东莱横扫一遍。所以,他们不会缺少钱粮。他们所缺的,就是谁来接受他们投降,并保证他们投降后,也能活下去。”

  “对呀!”都尉猛拍大腿,看向蔡成的目光,已经有了一丝崇拜。

  武人,大多是这么耿直。

  你有本事,我就服你;你没本事,我就看不起你。

  都尉可是经历战场血与火的,虽然因伤退役居东莱都尉,可他仍然保持了军人本色。

  郡丞、功曹、督邮、主簿等人的内心,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果是名师出高徒!

  同时他们也在自怨自艾,黄巾贼人已经有了钱粮,不是很明显吗,自己怎么就没想到?

  十数天的不间断劫掠,他们的钱粮肯定不会缺了。

  山中客到底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三年期间,就教出如此弟子?

  也许蔡立是蔡成生父的原因,目前还保持着一定的冷静。

  “成儿,为父同意你的分析。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保证他们投降后还能活下去呢?”

  “父亲,如果不把他们看成贼人,而是看成流民如何?官府是如何保证流民活下去的呢?”蔡成反问。

  什么是流民?

  就是在成群结队、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之人。

  大汉的疆域辽阔,每年都有一些地方有天灾。近数十年来,灾难更是此起彼伏。旱涝蝗疫,轮番出现。就连皇帝下罪己诏都没有用,灾难该来还是来。

  灾难多,灾民就多。若是朝廷赈灾不力,受灾地域的相邻州郡,便会出现大量流民。

  这是出现流民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流民闹事,这些州郡只好开仓施粥,变相地帮助朝廷赈灾了。

  灾难过后,流民就会逐渐返回家园,开始恢复农耕。

  但如果家园的农田被毁,他们哪怕回去,也仍然活不下去,就会快速变成流匪。

  目前大汉各地的山匪、马匪、海匪……等各种匪,绝大多数都是由活不下去的人所构成。

  毕竟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没有人愿意为匪。

  “成公子,你是说,我们要开仓赈粥?”郡丞没能理解。

  “以郡府官仓中的粮食,能施多久的粥?”蔡成反问。

  其实大家都知道,以当前官仓那点粮食,面对近十几二十万流民,不出三天,粮食就用光了。

  谢方稍加思忖,就大致明白了蔡成的意思。

  “粮食再多,也会有吃光的一天。如果真如成公子分析的那样,流民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有土地。灾时流民,事后都会返回家园,也是因为那里有他们自己的田地。可这些黄巾余党已经没有土地了。”功曹顺着蔡成的分析,继续深入。

  或许是因为谢方出身寒门、知民间疾苦吧。

  如郡丞、督邮和主簿三人,都是出身世家,根本就没往流民需要田地这个方面去想。

  “没错,他们是想要田地。”蔡正也反应了过来。

  “可郡府哪儿有田地分给他们呢?”郡丞又提出关键问题,同时把目光投向蔡成。

  他们知道蔡成既然如此分析,必然还会有后续对策。可东莱郡的田地绝大多数都在世家大族手中,郡府可没有田地。

  比如黄县管氏,谁都知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