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御书房内安静无比,只有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在那里筛选题本时发出的“沙沙”声。
少顷,“万岁爷,这儿有一本辽东右参议分守广宁王化贞的题本,还有一本辽东巡抚、副经略元帅周永春因要回籍守制,主动请辞的题本。”王安在一堆题本里给筛选出两本有关辽东方面的。
回籍守制:明朝的 “回籍守制” 制度规定,凡父母去世,官员要辞官解职,返回原籍守孝 3 年(实际是 27 个月),称丁忧或守制。
“守制”期间停止一切公务活动和社交应酬,专心守孝。对官员隐匿丧事、不返籍者,会予以严厉惩处。所以对官员的仕途和政治生涯会产生很大影响。
“好,将这三本题本一起给朕拿来吧,朕来仔细看看。”朱由校说。
“是,万岁爷。”王安双手捧着三本题本放在朱由校面前的桌案上,然后弯着腰退了回去。
朱由校先是拿起熊廷弼的题本,先看了看内容,主要意思,要钱要粮,很急很急。
然后在最后末尾“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三十日 辽东经略熊廷弼”这几个字这里,用手摸索了一下,最后看到内阁“票拟”:等,不由冷笑了一下。
然后拿起王化贞的题本看了一下,主要内容是说:王化贞他自负责驻守广宁以来,长期对蒙古炒花等部落进行安抚,现在已经卓有成效。
现在他王化贞在西部蒙古的威望已经很高了。等建奴再次侵犯,西部蒙古可为强援。
再就是现在有很多蒙古部落的人,慕我大明声威,纷纷来投。他还招集辽地散兵流民,得到万余人。
王化贞将这些人纷纷收编,扩充到兵员之中,加强了边防。
这题本作用就是一汇报二表功。最后内阁“票拟”:赏。
在朱由校看来,王化贞的题本中的蒙古部落来投怕是都是灾民吧,说得真好听啊。
还蒙古族会是强援,到时候真打起来不背后捅你一刀就不错了。
收编的这些人竟然还收编进入城防军,负责城防,这是不是脑子有泡?这些人能有屁用,况且大多是奸细吧。
这王化贞真是脑残至极。
王化贞,字肖干,山东诸城人,东林党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王化贞任辽东右参议(从四品),分兵驻守广宁,他是东林党重要成员、曾经万历朝首辅叶向高的弟子。
历史中,天启元年(1621 年),王化贞对建奴的实力估计不足,且轻信蒙古人的援助承诺,还轻信间谍之言,贸然发动对海州的袭击,结果败回。
天启二年(1622 年)正月,建奴军队逼近西平,王化贞听信早已投降建奴的叛徒中军游击孙得功的计策,发动广宁全部兵力,让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往与祁秉忠会合出战。
结果广宁军在正月二十二日在平阳桥遭遇建奴,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带头逃跑,导致镇武、闾阳的兵力被打败,刘渠、祁秉忠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西平守将战死。
建奴大军在沙岭停止不前时,王化贞正办理军书,毫不知情,参将江朝栋告知其情况后,结果王化贞听闻建奴消息,那可是将闻建奴丧胆,望建奴而逃,演绎得淋漓尽致,抛下大军,带上几十名亲戚随从,骑马逃走,丢了广宁城。
这简直是耻辱!
这王化贞就是一个贪生怕死,不习军事,轻视大敌,好说大话的废物。而且历史中,身为主官毫无作为也就罢了,最后还逃了,这已有取死之道。还有那孙得功、鲍承先都得死!
花老子的钱,给老子的敌人养兵养民,这王化贞之辈,何其蠢也。
周永春的题本内容简单“微臣周永春奏请陛下:臣之母于8月底去世,臣按礼当回乡丁忧守制,以尽人子之孝。
臣定当恪守丁忧之制,居丧二十七个月,期间不预吉庆之典,专心守孝。
伏望陛下体恤臣之孝心,准臣回籍守制,臣不胜感激。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1日 辽东巡抚、副经略元帅周永春。”
内阁“票拟”:依议!
这是急着让周永春让位了,王化贞和熊廷弼之间的差别对待如此明显,这大明朝堂果然烂的够彻底的,现在这些文臣办事已经根本不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了,纯属就是排除异己了。
朱由校看的“嘿嘿”冷笑,然后抬头看了王安一眼,王安被这一眼看的身体顿时不自觉的打了个哆嗦。
朱由校的手指在这三本题本上一下一下的敲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王安,还有没有关于辽东方面的题本了?例如弹劾辽东官员的题本!嗯?!”朱由校冷冷的看向王安。
王安心猛地一颤,脸上不自觉流露出一丝不自然地说:“回皇上的话,有关于辽东方面弹劾的题本,有四本。”
“有四本?全都呈上来吧。”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道。
“奴婢遵命。”王安走上前将四本题本放在朱由校面前的桌案上,额头上满是汗珠,然后退了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由校看了王安一眼。这个王安,身为秉笔太监,皇帝身边的人,却被东林党洗脑严重,已经下意识的开始袒护东林党人了,看来不能久用,得尽快换人了。
第一本题本内容大概意思是“御史顾慥谨奏:微臣弹劾熊廷弼在辽东行事刚愎自用,对待麾下百姓、将士严苛,长此以往,恐引起辽东军民内乱,希望罢免熊廷弼。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一日”
第二个题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