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453章 智云供应链:保你不亏

第453章 智云供应链:保你不亏

显卡。

  不仅仅AMD如此,英特尔,高通这些企业一个个都陆续部署企业自用的GTAI2大模型,只能捏着鼻子采购智云集团的APO显卡。

  这让很多人看了都相当无语……要知道上述的这几家半导体企业,可都是智云集团半导体业务的直接竞争对手啊。

  但是身为竞争对手的他们,竟然还要找智云集团采购APO显卡,这就很荒唐……

  从这也能看得出来APO显卡的强势,而APO显卡的强势也意味着YGPU开发标准的强势。

  国内大力推动YGPU开发标准,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扶持国产GPU外了,还会有其他一些补偿措施,比如给智云集团批准一个‘低空飞行器货运实验航线’。

  再过几天,机构采购智能终端的时候,优先考虑采购智云手机,智云电脑,平板电脑等智云集团旗下的终端产品以及服务。

  很多时候,这些承包项目本身不赚钱,但是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足够的支持以及利润。

  智云集团的承担的X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

  X项目顺利推进,拿下了正式的合同之后,徐申学也是稍微放下来关注,接下来的X项目将会按部就班的持续推进。

  一方面是配合合作厂商,先把X1项目里的几架原型机给制造出来,并根据原型机试飞所收集到的诸多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为后续的第一批小规模试生产型号十二架配套。

  同时还要配合研发机构,对现有的五代机的双座型进行改装以搭载简配版本的X系统,以控制、指挥X1无人机。

  另外一方面则是继续适配X3项目,根据他们的原型机继续改进,适配,做出来X3战斗机版本的X项目人工智能系统。

  最后则是配合他们开发有人第六代战斗机。

  整个项目将会稳步推进,一切顺利的话,也许两年后就能够看到第一架是X1项目生产型号,也就是第一批次十二架中的第一架下线并进行首飞了,当然如果不怎么顺利的话,也许要三年甚至四年的时间才能够进入小批量生产状态。

  这是否能顺利进行,也不仅仅是X项目本身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在于机体以及发动机还有其他领域的技术难题。

  六代机项目里的子项目X1项目,其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完成体的技术含量。

  而之前制造的两架原型机,其实都达不到设计目标的,只是暂时凑合着进行试验而已。

  比如最为核心的发动机就不太行,预定用的乃是推重比超过十的新一代中型发动机,但是现在用的还是进口的老一代发动机呢,性能根本就达不到要求。

  而拟定用的发动机虽然因为有着智云集团以及仙女山控股的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加成,研发进度非常快,但是想要做出来堪用的状态,依旧需要时间,哪怕现在已经有了原型机,但是想要到量产形态依旧需要数年时间。

  两年内能够搞出来,那都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搞不好都还需要三四年呢。

  X3项目更是如此,同样需要新一代的发动机,而这发动机现在依旧处于研发阶段……这发动机其实也是有人六代机的预定发动机,其技术含量非常高,想要搞出来并不容易。

  从13年正式启动X项目,花费了四年时间才造出来X1的原型机技术验证,造出来原型机进行试飞。

  后面预计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进入小批量生产状态,整个研发阶段预计要七八年甚至十年左右。

  而这……其实都还没算上合作航空公司的前期理论以及技术研发阶段,真正算上预研阶段的话,这个时间跨度能达到十多年。

  但是就这样,其实已经算是非常快速的了。

  老美那边的六代机计划,09年就有了相应的计划,前几年设立了正式的项目组,但是现在连个设计方向,PPT图片都还没有搞出来呢。

  ——————

  徐申学暂时放下了六代机那边的项目关注后,把重心重新投向了智能机器人领域。

  主要是十二月底发布全新一代的Yun Robot B3之后,智云集团再一次引爆了智能机器人的浪潮。

  Yun Robot B3对比上一代的Yun Robot B1更加先进,适用范围更广,整体性能提升了一倍不止,而这也极大的带动了整个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关注度,甚至让Yun Robot C6/C7这两款入门级机型的销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老一代的B1机型因为经历了持续一年的降价,现在只需要大概二十八九万左右就能够买到,其销量同样也有小幅度的爬升。

  Yun Robot里的B1以及B3,还有C6以及C7,这四个新旧、不同价格的机型一起承担了目前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业务的销量重任。

  而急速增加的订单,也让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的产能遭到了巨大的挑!

  威酷实业以及比亚迪里生产智能机器人的代工厂,现在可以说是7*24小时不间断开工,工人们直接三班倒上班,把现有生产线的产能利用到了极致。

  同时新建设的工厂也在加快了建设速度,力争尽快完工并投入生产。

  智云集团想要争取在明年达到一百五十万台智能机器人的产能,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智云集团里的智能机器人,其制造难度可比海蓝汽车里的智能电动车高多了。

  不仅仅是成品的组装复杂,技术难度高,最关键的还是各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