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一座工厂一座城
sp; 同时A系列以及C系列不断被其他手机,比如小蓝MAX系列,四星盖乐世系列,水果手机蚕食市场……然后还被自家S系列老款的二手市场挤占市场份额,导致销量逐年下滑。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放大屏幕后的SX以及SXL顶上来,智云手机的销量是不可能维持住三亿台的。
这已经不是S系列旗舰机好不好的问题,S17手机足够牛逼啊,足够惊艳啊,但是能卖出去多少智云集团内部,外头的分析师基本都心里有个数……这和S系列旗舰机好不好没关系,而是高端市场容量就这么多的问题。
高端市场容量就这么大,S17手机吹上天,也就只能卖这么多……除非降价销售。
但是智云集团宁愿卖不出去也不愿意降价!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家手机厂商,会比智云集团更加在乎自家旗舰机的价格体系了,为了维持价格体系,死活不讲价,等到卖不出去的时候,宁愿停产也不愿意降价促销。
而SX以及SXL系列,刚好就顶上来,有效的补充了A系列以及C系列的销量下滑,预计今年这两款机型的销量,有望达到三千万台左右,再加上S系列旗舰机里的S15MAX,S16系列,S17系列,然后加上A系列以及C系列的销量。
整个智云手机在今年的销量,依旧有望维持在三亿台。
如果S17系列手机的市场表现良好,尤其是作为出货主力的S16标准版在采用OLED屏幕,采用灵动胶囊后能够提振销量的话,那么甚至有望达到三亿一千万台左右的销量。
而外界对智云手机今年的销量预测,不同分析机构也是普遍认为在三亿台到三亿两千万台之间。
而不管是三亿台,还是三亿两千万台……毫无疑问,智云集团将会继续维持世界智能手机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且大幅度领先四星以及威酷电子的销量。
至于水果,他们今年估计一亿五千万台的销量都保不住,和智云的差距就更大了。
而更后头的华威,大米,OV等厂商,普遍在一亿台左右,再往后的二三线手机厂商则是几千万台销量。
这也是智云集团让同行们很绝望的地方……它不仅仅卖的多,而且还是卖的最贵的,销售均价远远超过其他手机厂商。
这是手机市场里让外行人很迷惑的一点,那就是手机市场里呈现两头大,中间细的局面。
中低端市场销量极大……但是中端销量低,然后到了高端领域,反而销量又起来了。
智云集团和水果这两家,再加上一个四星的盖乐世系列,这三家加在一起,愣是把高端手机的市场做到了四亿多的销量,占据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百分之三十二左右。
智能手机行业,和其他制造行业都不太一样,并不是金字塔结构,也不是丁字形结构,反而是两头大中间细的结构。
而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里,智云集团毫无疑问是拿到了最大的好处,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份额。
这样的高端市场份额,带来的可不仅仅是销量数字那么简单,还要庞大的营收以及毛利润。
有分析机构发布统计分析报告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里,智云集团一家就独占了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利润,然后水果那边也抢占了大约二十五个百分点的利润。
剩下的十多个点的利润,则是四星电子、威酷电子又各自拿走了好几个点,最后剩下的个位数利润,才是华威、OV、大米等一大堆手机厂商瓜分。
实际上很多二三线的手机厂商是亏损的,根本就没有利润。
同样的,这些情况也是智云集团高度重视手机业务,尤其是重视今年S17系列手机,同时也比较重视今年春天发布的S16X,S16XL这两款机型的缘故。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乃至明年,都是要靠这个S系列拉动,维持整个手机业务的营收以及利润了。
至于A系列和C系列,智云集团内部经过多年挣扎后都没有起色,现在已经不指望太多了……就这么继续卖着吧,能卖多少是多少。
徐申学和季成河等高管们,商讨了一番第二批上市的情况,敲定了在部分地区,尤其是东盟地区以及南美地区的销售策略。
紧接着和顾之明等供应链的高管们也聊了聊供应链的问题。
智云集团的供应链在顾之明等人的掌控下,问题不大。
作为全球技术最先进,也是最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智云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上就是目前地球上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样板!
其他企业的所谓供应链,不外乎就是搞个物流管理系统,然后采购,发货之类的。
但是智云集团的供应链是非常复杂的。
遍布全球各地的销售点、仓库、运输车辆、飞机以及生产工厂,都有着大量的各类传感器,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数据上传到这个供应链网络里,然后直接通过智云卫星的卫星通讯连接全球。
这能够让智云集团精准的掌控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运输以及生产情况,其产能可以精确到每个小时的产能。
所以具体体现到智云集团在零部件的采购,代工合同的签发的时候,也会要求供货商严格控制供货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
因为早了,货运飞机还没来,你早供货也运不走。
你晚了的话,货运飞机就得等你,然后下游的一连串工厂都得等你,那损失可大了去。
因此在智云集团的供应链做生意,压力也相当大,除了技术方面要求严苛以外,也和智云集团对供应链的管理非常严苛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