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人就把这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归功于徐申学独特的带领团队的能力,个人卓越的科技眼光以及一些威望,领袖气质等方面上。
这也是徐申学在外界,甚至在国外的评价非常高的缘故……他总是能带着团队完成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出来黑科技一样的产品。
而这些,其实都是科研系统和一些前世的认知经验,再加上舍得砸钱搞出来的。
和徐申学的个人能力,其实关系不是很大!
他管理团队的能力,其实也很一般,大部分都是选择放手不管……还美曰其名:“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管”。
因为他真心不会……甚至连智云集团的整个组织构架等等,其实也不是他自己搞的,都是手底下的精英人才们弄出来的。
会议讨论后,下头的大部分精英,包括高层管理,学术界组成的顾问团队讨论出来一个大部分认可的解决方案。
对这种方案,他还能咋说,签字批准呗!
这也让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以及顾问团队里的诸多学术大佬们,觉得徐申学这个老板非常有人格魅力……谁不想有个听话的老板啊!
然后这些人在一些外部公开场合里,就经常吹嘘徐申学各种好,什么有人格魅力啊,能力特别强啊!
有一说一,他除了根据前世的记忆,偶尔吹个牛,然后舍得砸钱,同时还有个科研系统辅助外,其他的其实也就一般般……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徐申学的确搞出来了智云集团,这也是事实。
所以在很多外人的眼里,徐申学就蒙上了一层光环!
————
不管外人怎么想,徐申学自己却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所以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态度,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说。
在机器人领域里同样如此,搞出来了不少的成果。
之前徐申学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展示了概念人形机器人的时候,还引起了一番轰动呢,一度让很多人觉得机器人时代要到来了。
而现在,智云集团这边的机器人项目组,又搞出来了眼前这两款看起来似乎很科幻的家政机器人。
看完了这两款家政机器人后,徐申学还顺道看了看一款多足机器人,也就是外人常说的机器狗。
这种多足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就比较特殊一些了,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执行运输任务。
比如作为伴随人员一起行动的运输工具,用来携带额外的物资。
不过用途也有局限,毕竟这是电动的,在战场上野外行动的话,去哪里充电去啊?
所以用起来还是运输型号的无人机好用一些,因为无人机可以在后方部署后勤基地,无人机执行任务后可以直接通过换电池的方式提升使用效率。
所以运输任务只能作为次要的,更主要的还是代替人员执行一些特殊场景下,比较危险的任务。
比如背个火箭筒,穿过危险地带后给对面来一发!
这种多足机器狗的技术难度在两个点,一个是在野外,建筑废墟等复杂地形的高速机动能力,需要良好的复杂地形的通过性,而且还要维持一定的高速度。
第二个只是则是涉及到目标识别以及判定……如何分辨敌我,武装或平民人员的威胁性。
第三个,也是很重要,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要给它自主决策权。
自主决策权这一方面上,合作机构的态度还是相当保守的,在决策权上采取是遥控方式,暂时不给任何的无人设备开火权。
不管是无人机还是机器狗,甚至是AI战斗机等等,暂时都不给开火权,只能通过遥控命令来下达开火权。
所以目前的所有无人设备的研发,其自主性都只局限于行动,信息收集等其他领域,而开火权则是被严格限制在遥控指挥这个层面上。
毕竟,暂时还没人有那么大胆子,给AI开火权……万一AI识别、决策错误,那么就会非常非常严峻的问题。
因为开火权这一点,是绝对的底线。
而上述的诸多问题,除了开火权这一点外,其他的诸多技术对于目前的智云集团而言,其实已经不存在什么硬性上的技术限制了。
如今徐申学就在这实验室里,看到了好几款多足机器人,有传统的四足,也有六足的。
并且还有一种是轮足式的多足机器人,可以和轮式机器人一样快速使用轮子机动,同时又具备多足机器人的复杂地形通过性。
在进行试验演示的时候,展现出来了非常良好的快速机动能力。
“这些多足机器人,是我们开发出来的模块化无人移动平台,而识别以及打击模块,则是我们的合作机构搞的,我们负责机动平台的研发以及供应,他们自己搞识别和打击模块后。”
“按照计划,两者结合起来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块组合成为不同用途的多足机器人,用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八月份的时候,我们的四足移动平台结合了对方的一个打击模块做成了一个用于城市复杂地形的查打一体多足机器人,效果还挺不错的,可以在建筑内进行侦查以及打击。”
“我们也还在尝试在六足移动平台上进行结合。我们的六足平台的承载能力,平台稳定性以及通过性都更好一些,更适合复杂地形,尤其是野外地形的机动!”
徐申学看着前方的一个四足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