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摊牌了,我是吕布> 第22章 开拔前的准备

第22章 开拔前的准备

  时隔数日,大军开拔之前,并州军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先生就是贾诩贾文和?”吕布双眼圆瞪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这张熟悉的脸。

  谁敢想象,那日在皇宫之外认出何太后母子二人的,居然是三国顶尖谋士,后来被奉为曹魏“五大谋主”之一的“毒士”贾诩。

  “呵呵,不才正是贾诩。”

  “真是缘分啊!当日先生未曾拆穿我,没想到今日你我又在这里重逢。此乃吕布的三生之幸啊!”

  贾诩笑着摇头道:“当时,诩不过是一时兴起,温侯如此说,可就是折煞我了。”

  吕布进而说道:“布思量许久,总是没弄清楚,先生既然是董公麾下之人,为何没有在事后告发我?”

  贾诩脸上挂着笑容:“奉先所谋与我并无关系,那龙椅上的天子是谁也与贾某似乎无关紧要,些许小事我为何要操心费神?”

  吕布心中恍然大悟。

  难怪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贾诩才是三国中最厉害的谋士。

  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般“才智如神”,也没有司马懿那般“苟活窃国”,但是他却极其善于自保。

  而且为了自保,何等手段和计策他都敢用。

  若说汉室亡于董卓和曹操手中,不如说汉室是亡在贾诩手中。

  若无贾诩,董卓被诛杀之时,李傕郭汜等人恐怕早就仓皇逃窜,汉献帝也能够重掌大权,说不定还有可能重现光武中兴的一番伟业。

  但就因为贾诩家人深陷长安,忧思家人的安全,贾诩主动劝说李傕等西凉诸将联兵进攻长安,最终导致关中大乱的局面。

  “先生大才,布受教也。”

  贾诩还是那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见吕布如此谦卑,又说道:“温侯心思缜密,既有项王的实力,也有高祖的心机,更有光武的胸襟。此三者合而为一,成就大业并非难事。”

  “先生说笑了,布何德何能,岂敢与他们相提并论。”

  贾诩顿时笑了,脸上就差没写不相信三个字。

  “先生不信?”

  “温侯这话恐怕连三岁孩童都欺骗不了,更不要说在下,若说温侯心中并无野心,又何必不断为自己造势,又何必冒着风险偷梁换柱。既做了这些,再想安逸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唉!可是董公待我恩重如山,就此抛之,乃是不忠不义之举。布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若不能早做决断,温侯日后恐怕将会有血光之灾。”

  吕布闻言,脸色微变,进而追问道。

  贾诩轻描淡写的解释道:“董公废帝弑帝,把持朝政,其心已经昭然若是。日后大业将成之时,定会开创一番基业。可董公已过天命,子嗣早夭,这继承人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今温侯可是董公麾下的红人,可却不是董公最信得过的人。诩且问,董公百年之后,谁将继承大业?”

  吕布思量间眉头也皱到了一起。

  董卓有三女一子,儿子早夭,那必然只有女儿继承。

  可惜中国除了武则天,再无女子为帝的情况。

  本着裙带关系,日后能够继承董卓大业的恐怕也就是董卓的几个女婿。

  不是李儒,就是长安的牛辅。

  这二人一个和自己从无任何往来,一个自始至终都在提防自己。

  “那,依先生看,我该如何?”

  “温侯该早离洛阳,回到并州积攒实力。待天下大变之时,割据一方。日后进可成就王朝霸业,退可保一生荣华富贵,岂不美哉。否则久居洛阳,迟早会被董公拖累。到那时,非但大业难成,自己都将有血光之灾。”

  吕布闻言坐直了身体,抱拳冲着贾诩施了一礼道:“先生洞若观火,解布心中疑惑。过去,布常忧身侧并无智谋之士,屡屡受制于人,先生大才,若是不弃,布愿拜先生为军师,替我谋划一二。”

  贾诩摇头笑道:“诩不过是粗鄙之人,懒于应世,恐怕难以奉命,还望温侯海涵。”

  吕布连忙挤出两滴泪水说道:“先生大才不出,实乃苍生不幸啊!”

  贾诩见状淡笑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温侯虽有其能,但不得其时。如今深陷董公麾下,难以自拔。若日后有机会脱离束缚,诩若无可去之处,定来投效,还望到时温侯能够赐我一个安身之所。”

  吕布拍着胸脯说道:“先生若来,纵然万里之遥,布也会翘首以盼,军师一职始终闲置,以待先生。”

  贾诩微微点头,脸上的笑容依然不变。

  正在此时,张辽高顺二人入内。

  “主公,各营兵马已经全部集结到位,何时出发,请主公示下。”

  高顺也趁此说道:“先期许诺的粮草,眼下也全部运送到位。”

  “多久之粮?”

  “粗略估计,只有十五日。”

  吕布闻言微皱眉头,心中更是冷笑不止。

  自己还说董卓为何会这么大方,放心自己带兵征讨白波贼。搞了半天,原来是设下圈套在这里等着自己。

  粮草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