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黄河

  在古代,黄河被称为“河”、“河水”,大约在汉朝时期,因含沙量增大,开始出现“浊河”、“黄河”的说法,唐宋之后黄河之名被广泛使用。

  而其他河流被叫做则是被大多称为“水”,比如‘渭水’,‘泾水’。

  “啊,这宫外的空气就是香甜。”李承乾从长孙冲后面的马车上跳了下来,伸着懒腰,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走,跟我去转转。”长孙冲招了招手,示意李承乾跟上自己。

  “你们去哪?”孔颖达高声道。

  “去看看河,马上回来。”长孙冲指了指不远处的黄河。

  孔颖达见二人的周围跟着几个侍卫,便摆摆手,示意二人自便。

  长孙冲领着李承乾静静的站在河边看着。

  从河上吹来的风轻轻拂面,水清河晏,河水静静的往着东方流去。

  河面虽平整如镜,但深处的波涛汹涌却不得而知。

  “感觉这河水越来越浑了啊”,李承乾蹲下身子随手拨弄了几下河水道,“记得以前可比这干净。”

  长孙冲点点头,他也依稀记得一些,那是自己来长安后不久,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领着前来踏青。

  那时候李泰和李恪还要人抱着,李承乾则是喜欢拽着自己的衣角,亦步亦趋的跟在自己身后。

  毕竟李世民和太子、齐王关系不好,连带着家里小辈们也不喜来往。

  李承乾又是皇上嫡孙,地位崇高,玩伴更少。

  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母族哥哥,会陪自己玩,玩的花样还多。

  李承乾是恨不得天天和这哥哥待在一起,睡觉都要睡一个床上。

  听道李承乾的嘟囔,长孙冲忍不住叹息一声,现在的人根本想象不到一千年后,那泥沙滚滚的黄河。

  虽然后世那浑浊如泥的河水,在翻腾中如蛟龙入水,有着世界各处河流都无法比拟的雄浑壮魄。

  但是长孙冲还是更想要一个,清澈干净、养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

  “你身边多少暗卫。”长孙冲转头看向李承乾。

  现在整个大唐,知晓暗卫存在的只有四个人。

  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和长孙冲。

  就连李世民的好基友长孙无忌都对暗卫一事一无所知。

  “十几个吧,具体多少我也不太清楚”,李承乾甩甩手上的水珠,转头看向长孙冲问道,“怎么,表哥你要用?”

  长孙冲点点头道:“等会帮给姑父送封信。”

  “行呢”,李承乾朝着一旁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抬抬下巴道,“等会让人给她就行,她叫夜萱,我的贴身暗卫,等会让她安排就行。”

  长孙冲朝着夜萱点点头,后者行了个礼。

  “表哥你有急事?怎么来之前不说?”李承乾亲昵的揽着长孙冲的肩膀,好奇的问道。

  “滚蛋”,长孙冲没好气的将李承乾正在自己肩膀上擦拭的湿手给拿开,然后看向黄河道,“因为我也没想到,也才几年,河竟然混浊了那么多。”

  “呃,严重吗”,李承乾歪了歪头好奇问道,“不就混了点,不影响啥的吧。”

  “比你想象的严重要多。”长孙冲拍拍身上的泥土,和李承乾往来的方向走去。

  “中午凑合吃一点吧,晚上到城里再好好吃。”孔颖达正坐在桌前吸溜着面条,看着二人走来,便指了指桌上的碗道。

  长孙冲与李承乾点了点头,长孙冲让雪语拿来笔墨,自己则是坐下也跟着吃了起来。

  “怎么,诗意大发,又有佳作出世了?”孔颖达抚了抚胡须好奇的看向长孙冲。

  雪言知道自家少爷从小便不喜汤饼,尤其不喜汤面。

  因此将面条捞了出来,过了侍卫接来的井水后,加上酱油、醋和豆皮等一些配菜,混在一起拌了一拌。

  长孙冲扒拉着面条,三下五除二的便解决了,接过雪言递来的帕子抹抹嘴。

  后将纸铺平,拿起一旁雪语准备的蘸好墨汁的毛笔。

  孔颖达和李承乾端着碗筷,挪了挪位置,一左一右的坐在长孙冲的两侧,好奇长孙冲能写下什么。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正常来说水往低处流,可为何,这河水却在高处。”长孙冲指了指远处的黄河。

  虽然没像后世的黄河高的那么厉害,但河堤已经高出两侧农田,隐隐能看出来,河面和一旁的农田相比要高出一些。

  李承乾和孔颖达讶异的对视了一眼,他们从未注意过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可在长孙冲的提醒下,却发现,这和水往低处流,这人竟皆知的事,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长孙冲看着紧紧皱着眉和抓耳挠腮的两人,不禁莞尔一笑,随即轻轻在纸上画了起来。

  “这是两侧的土地”,长孙冲左右两侧的两道横线,又花了一道向下凹陷的弧线道,“这中间便是河。”

  二人点点头,饭也顾不上吃,侧着脑袋看着。

  “假设此时河面只有这么高”,长孙冲在凹陷的弧线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