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船厂。
振儿跟他家娘子,一个在广宁卫,一个去养殖场忙了。
家里就剩下振儿快一岁的孩子,还有他闺女绵绵。
绵绵也很忙,今年三岁多的她,正在看爹爹带回来的书。
纪楚看了一眼。
怎么还是本数科的书?!
虽然只是基础知识,可三岁小朋友看这种书,还是有点太超过了?
绵绵抬头看了看爹爹,继续捧着书本。
纪绵绵很早就认字了,基本是乐薇跟李娘子教的,加上身边照顾的婢女是之前宫里的宫女,所以识字肯定没问题。
纪楚坐下来,翻了翻旁边的书。
虽然都是他从京城带过来的,但很多书并未认真看过。
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数学书是专门给小孩启蒙用的。
上面还有前些年才普及的数学符号。
不知不觉中,已经有少儿数学科普书了。
如今平临国的数科,发展得极为健康,再也不会被人弃之不用。
冬日里,百姓们在扫盲,纪楚在教女儿数学,空的时候再处理一下家事。
这样的冬日跟往年相比,显得格外温馨。
一年又一年。
他们家在昌河州,早就住习惯了。
大雪封路之前,他们又收到老家的年货。
今年的年货,竟然比往年还多了。
信里兄嫂们说,这是周围乡亲们送的,他们怎么也推辞不过,但已经回礼了,让四弟跟四弟妹放心。
乡亲们送年货,只因为今年旱情时,纪家不顾自己,早早开仓放粮,更带动周围大户们一起行动。
其他地方或有卖儿卖女,卖田卖地,又或者逃荒的情况发生。
可他们原化州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事。
因为有纪家在,纪家几乎第一时间就开始救助周围乡亲们。
作为本地乡党党魁的纪楚纪家都这么做了,其他人肯定要效仿。
事实上,就算一个地方遭灾,本地大户,以及本地老老实实屯粮的话,至少能撑个一年半载。
很多地方百姓早早扛不下去,多因被剥削得太厉害。
前些年原化州还地于民做得好,之后救灾也及时。
所以他们这里恢复得也极快。
只在原化州,肯定发现不了这点好处。
但要对比不远的浩州,安济府这种地方,便能知晓如今乡党党魁纪楚,到底为他们都做了什么。
不少人有心的人,知道纪家每年年前,都会送年货过去,便趁这个时机登门感谢。
纪楚的善举救了太多人。
信里面兄嫂把这事说得十分详细,同样说了家里情况,还有四弟妹娘家情况。
更讲下面孩子们都在读书,有一个侄儿年后就要考秀才等等。
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们放心。
估计知道纪楚也担心其他灾区情况,信里同样提了。
灾情最严重,人祸最多的浩州跟安济府情况确实不好。
两个地方的知州知府,再加上返回宣新府的薛大人一起筹粮,反正今年冬天肯定能过去。
等到明年春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些事纪楚从同僚信中都看到了,不过听民间描述,又是另一种角度。
只要灾区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就好。
不管灾区,还是昌河州,都在等春天到来。
相信新一年的春天,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昌河州跟岐州,过了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冬日。
家家户户都有学习的,就算再不喜欢读书,那学一下自己的名字,总是好的吧。
还有日常需要的算数,同样需要。
反正扫盲都是以实用为主,学了肯定没问题。
这般变化,让隔壁的梁国国王更加龇牙咧嘴。
就连附近州府的官员,同样有些头疼。
你们昌河州跟岐州,到底想怎么样啊。
学起来没完了?
再这样下去,周围百姓都要去你们那了。
为了不让人口流失得太狠,他们只能跟着“卷”起来。
就算自己不会创新,跟着昌河州学总行吧。
有的官吏干脆直接去找纪大人取经,想想当地怎么发展。
纪楚肯定是不吝啬的,靠他自己,不可能建设起平临国,也不可能让无数人过上好日子。
必须是大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