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开始轮流着换鞋穿。阿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他妹妹丢的那双鞋,费了千辛万苦找着了,发现鞋子竟然在一个盲人女孩脚下。
阿里陷入到抉择:到底去把鞋子要回来,还是假装不知道。
前面已经铺垫过许多次,阿里的家庭条件不好,妹妹也很继续那双鞋子,可是盲人女孩也是可怜的,观众的情绪顿时陷入到纠结中……
这时候,阿里做出了抉择,他扭头离开,选择把鞋子留给盲人女孩。
电影也忽然浮现出“小鞋子”的片名,这个故事接下来会以这双鞋子作为线索,然后是字幕“原著:余切”和“导演:谢晋”。
他竟然还在谢晋前面。
片头出来的时机很好,给了观众回味的时间,一些感情丰富的观众已经潸然泪下。
马识途取下眼镜,揉了揉眼镜,说:“拍的真好。”
“谢晋肯定是有水平的。”余切也点头。“当年李存宝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出来,许多制片厂都想要拍,本来轮不到谢晋,但是他立下军令状,又一直写信给军区领导争取支持……最后他就成了。”
“那他怎么争取你电影的?也给领导写信了?”马识途问。
“他就是软磨硬泡,我实在遭不住了,就答应了。”
“那他改编得多吗?我目前看下来,基本上是按照原著来的。”
“没怎么改,谢晋怎么能改我的剧本?我不答应。”
马识途听着余切的话,心里有点羡慕。
历史上,马识途一直有把自己小说翻拍为电影或者电视的想法,因为他的小说,最开始就来源于“茶馆摆龙门阵”,他渴望更多人能看到。
后世有一部电影《让子弹飞》是根据马识途《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的,电影上映时,马识途亲自去影院支持电影。
尽管《让子弹飞》改的很好,拿了当年度的票房冠军,但融入的键政梗太多,已经面目全非,马识途一开始得知改成那样,其实是有些犹豫的。
导演特地搞了个“川话版本《让子弹飞》”,马识途才满意了。
余切就问到了这个事情:
“马老师,你算不算中国谍战文学的创始人,国内写谍战作品的虽然有一些,但作者都没有真的做过地下党,写不出谍战事业的残酷和隐秘。”
马识途有点开心:“我确实写的比较早。”
但也很沮丧,小声道:“创始人我是不算的。论写地下党,罗广斌写的《红岩》,不是比我好了很多!”
是啊,余切反应过来了,还有这一茬呢。
罗广斌也是正儿八经的地下党,《红岩》简直是纪实文学,其中都有人物原型,无论是原著本身,还是影视作品都大受欢迎。
电影继续播放,余切也忍不住心思都放在银幕上了。电影院里面有种沉浸的氛围,在众多观众的情绪感染下,有一分的感情,就会变成两三分。
当马识途看到阿里妹妹得了脊髓灰质炎时,他叹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当看到阿里赤着脚丫奔跑起来,努力超过其他选手时,马识途咽了咽口水,他一句话都不说,完全被情节所吸引。
余切才发现,谢晋确实是有水平的。《小鞋子》有一些小说中没的细节:
阿里的父母在小说中,并没有什么着墨,但在电影中,在北影“疆省班”演员的精湛演技下,这对父母表现出超越民族文化的感情。
宫雪扮演的内地女教师,也成为电影相比于小说的亮点。在原著中(这里指的是原来的伊朗作品),教务主任体罚阿里,一昧的批评和指责阿里,而宫雪扮演的语文教师,却表现出了温柔和宽容,保留住了阿里的善良。
想想宫雪扮演的是个沪市来的语文教师,她有把内地的文化、政策,乃至于一些世俗的道德观念介绍到边疆的任务,使得余切现在作为一个内地人来看电影时,他忽然觉得,这电影有了一些特定的文化内涵。
这就是谢晋之所以要请宫雪来当女主演的原因吧。
《高山下的花环》那片子出来时,谢晋要求“既不能抹黑部队,又得真实反映战士们的困难”,在今天,一部电影不光是拿到一些票房,它还有苏系国家残留的影视宣传作用。
这部电影怪不得受欢迎。
唯一稍有异议的是片尾,余切客串的那一幕:此时电影已经结束,沪市制片厂把拍摄的花絮放到这里面来。因为片子还放着的,影厅内的观众就像是生了根一样,动弹不得的望着大银幕。
余切旁边的那几个人都呆了:
因为屏幕上的那个人,那个和宫雪一块儿的,不正是我旁边这个男的嘛?
余切在花絮里面“扮演”了一个儿基会的工作人员,他和宫雪一齐拉票,为“春雨行动”这一慈善捐款事业,向观影大众进行宣传。
只见到,余切在镜头中道:“如果您现在还有余力的话,劳烦您在电影结束后……”
这人是谁?
观众都愣住了。
看着还怪合适的。
宫雪在银幕上望着余切,忽然笑道:“您现在看到的这个人,就是作家余切。”
“——你是余切!不对,呸!您是余先生!”
余切终于被人认出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