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言文的含义,而是借主角之口解释了一番。

  “白话,平日里张嘴唠嗑说话,且通俗易通的书面语。而文言文则是讲究用词,且精简典雅的文体。”

  有人言用白话更方便更精简,有人道自是文言文更合适,不单单是电影之中的人在争论,甚至连那些入戏太深的大盛朝人也掀起了一番斗争的喧嚣。

  [自是文言文更好,它传承久远,且更能登上台面。若是连学习一道都不好生用功琢磨,一心只想着走捷径,不如不读书!]

  [此言差矣。读书究竟是为何,说好听点就是为国为民,说难听点就是要当官赚钱。那么本应该讲究实用为主。官方文书、诏令为何要通俗易通,不也是为了方便百姓明白么?]

  [不是要求精简么,我文言文为何不能追求精简易懂,何必要用白话去自降身价。]

  到底是大盛朝的读书人,他们激烈地争论起来后自然醉心于文言文,认为其更好。

  他们好似忘记了这只是在看电影,这些事早已发生过了,无论再怎么辩驳都改变不了事实。

  而文言与白话之争也到了高潮。

  最终那位老师以一句“干不了,谢谢”结束斗争,让学生们愕然震惊,甘拜下风。

  也让大盛朝人目瞪口呆,支吾个半天,脸都涨红了还说不出反驳的话。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学生与老师的争锋, 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辩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大盛朝人面前。

  这种文人之间不带一丝血腥的交锋,暗藏的硝烟却也不少, 足以令众多人都看得酣畅淋漓。

  大盛朝人身处其中,也会因其中三言两语而带偏, 大都也会坚定自己的立场。

  亦或是他们觉得这个也对, 认为那个说得也不错。总之是谁在说话时,他们就偏向谁。

  天幕比那陡然飞出山洞的蝙蝠还要夸张:

  [痛快,真是痛快, 好生利落的辩驳!恍惚间,我像是看见了千百年前群英荟萃的年代, 那些大家以唇舌为枪,杀得各国片甲不留!]

  [我看不然,有些话好似皆为大道理, 实则就是空有其表的诡辩。]

  [这剧情太精彩了,新旧知识的思潮当以这样碰撞勃发才是。倘若人人皆为应声虫, 一家独大, 家国朝政早晚会变得腐朽不堪。]

  其中暗指不言而喻,却因某些想法太大逆不道,根本不敢深谈。

  虽说电影中新旧两派如今争端得厉害, 可是那些旧知识分子也并非是大盛朝这样所想的全然保守。

  比如其中最受瞩目的那位教授, 他竟然还会七国语言, 在舌枪唇战中丝毫不落下风。

  还有些教授同样会研读各方的学说, 便是他平日里都看不上研读新式学派也一一记在心中, 正所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能说这所学堂的祭酒,也就是电影中所言的校长是个极其富有智慧的人。他在学校中安排的老师绝不是那种迂腐愚昧之人, 就算是有新旧之争也是良性之争,他知晓如何做才是对学生最好的。]

  [我已然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叹服不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话说得果然不错。就算是你厌恶的学说,也不可全盘否定。]

  [可是,不管怎样争论,终究是这些新式派获得了胜利,而保守陈旧的思想,却被狠狠地甩在了身后……]

  [欸,此话有失偏颇。便是到了五皇子他们所生存的年代,我看从前的知识也未必消失了,他们的一言一行,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曾经的优秀文化么。]

  不说那些读书人如何争论,便是黔首也看得津津有味。

  皆因电影镜头全然不在一方流转,而是总跟着主角陈逸之见识到民国各式的画面,也让他们看见了小人物的生存。

  陈逸之之所以跟家人朋友决裂,当然不是因为他吃饱了撑的这样简单,而是他的眼睛早已发现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种种弊痛。

  再次踏入祖国的疆土,他的眼睛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沉淀在了普通民众身上。

  他见到有些人得了病,却不医治,而是去寻求神婆。

  陈逸之愤怒,告诉他们求神问药是不可能的。

  他追求的学说是唯物论,而世上本就无神。

  这话让大盛朝不由得骇然,唾弃他不敬神明,可是要遭罪的。

  但是陈逸之下一句话就让他们中这种浑浑噩噩的心态中震出来——

  “若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祂又怎会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华夏大地沦陷悲鸣,又怎会让祂的信徒赴死,怎会看着苍生离别困顿而无动于衷。若这就是神明,那么不信也罢!”

  “难道我们次次从大灾大难中活下来,不是我们人民自己的努力么?我们辛勤栽种粮食,一点一点收获,皆是劳作后才喂饱我们自己。我们改江河易道,救灾救难,也是人民的伟力。我们从病痛中活下来,是从医生大夫那找到了药材医治好了病!”

  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大盛朝的普通人想法开始动摇。

  他们的信仰神明是极为朴素的,若是谁有用,便信谁。若是无用,就根本不信。

  [胡言论语,昔王母菩萨大慈大悲,化身于人间救苦救难。是以百姓才会立祠立庙,为其祭祀香火。]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