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⑧

  “这挖参呢,不能叫挖参,要叫抬参,就像你去庙里请菩萨,没人会说买菩萨吧,这都是一个理儿,代表的是一种尊敬和重视,因为这人参呐,是有灵性的,你在那一口一个挖参,人家就不高兴了,不高兴就不跟你回家了……”

  陈把头一边开车,一边跟车里的一群小姑娘讲解着。

  仍旧是那辆七座车,也还是那几个人,岳千檀和齐枝枝跟昨天见过的那四个女大学生打着招呼。

  陈把头心情不错,他点着人头说:“咱们现在一车是七个人,这就叫‘去单回双’,去的时候是单数,回来带着人参就变成双数了。”

  车很快开到了山脚下,这里并没有整齐修建的停车场,附近也一片荒凉,陈把头就随意将车停在了一棵大树底下。

  他拉开后备箱,从里面拎出了大包小包一堆东西。

  岳千檀看了一眼,发现里面竟然有不少祭祀用品,像什么红布香烛之类的,还有作为贡品用的苹果,最后陈把头还端出来了一盒猪头肉。

  “这是要做什么?”她忍不住问道。

  “咱们现在要举行一个小的开山仪式,正常来说是该准备一整只猪头的,但是咱们人少嘛,而且现在也不是老把头节,所以就简化了一下,猪头肉也是一样的。”

  齐枝枝很好奇:“老把头节是什么?”

  “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这一天,我们这群跑山人会聚集在一起,去山神庙祭奠我们抬参界的开山祖师爷。”

  陈把头说得头头是道:“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叫孙良的山东莱阳人,为给母亲治病,来到长白山寻参。”

  “他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同乡,两人就结伴而行,但半路上同乡却失踪了,他四处寻找未果,最后饿死在了蝲蛄河畔。”

  “临死前,孙良在石碑上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陈把头念叨了起来:“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抬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他不甘心;三天吃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蛄河往上寻;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1]

  “还挺通俗易懂的,”齐枝枝明白了,“所以后来大家就真把他当引路神了?”

  “没错,”陈把头点头,“咱这个开山仪式就是要祈求山神老把头的保佑,保佑我们不在山里迷路,还能找到大货。”

  有个女大学生好奇地问道:“蝲蛄是什么。”

  “这个我知道!”齐枝枝抢答,“这是北方的一种特有的淡水虾,长得跟小龙虾很像,但它的肉质更鲜嫩,而且生长环境也极为苛刻,需要特别清澈的水才行!”

  陈把头笑着给她竖起大拇指。

  “我怎么听说以前的习俗是不让女人跑山,”另一个女大学生却在此时插言,“人家山神老把头真的会保佑我们吗?”

  “糟粕!”陈把头对此嗤之以鼻,“那是以前的人文化知识少了,我们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人是缺胳膊少腿了还是怎么着?怎么就不能跑山了?”

  “你们别觉得咱跑山人规矩多就是迷信,”陈把头年纪不小,觉悟还挺高,“这叫传统文化懂吗?你听着是神神叨叨的规矩,其实都是表达了当地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

  岳千檀没吭声,因为陈把头这些说法让她想起了在齐家酒楼时听到的那个二人转,那也是一个为母寻参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主角却是个叫翠莺的小姑娘,而故事的结尾则是翠莺化仙,母亲的病也得到了治疗。

  虽然风格不同,但岳千檀总觉得翠莺的故事和老把头的故事有些相似,不知道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借鉴化用。

  还有就是,以前不让女人跑山的话,那那个二人转就是近些年才编出来的吗?

  她看向齐枝枝,发现齐枝枝也满脸思索之色,估计是跟她想到一块去了。

  陈把头又从后备箱里抱出了一捆棍子出来,那些棍子都很长,高过了肩膀,但是没过头,棍子的顶端打着孔,又用红线穿着铜钱,有串四枚的,也有串六枚。

  “这个就是索宝棍了,是寻参的过程里必不可少的道具,拨草寻参、驱蛇打兽,都要用到它。”

  陈把头说着,就开始分发索宝棍

  接到串六枚铜钱的,他就来一句“六六大顺”,接到串四枚的,他就来一句“四季来财”,听着很是喜庆。

  贫穷的岳千檀特意接了根挂四枚铜钱的。

  开山仪式很快开始了,其实就是在山脚下找个树墩子,红布一摆,贡品往上一放,再由陈把头领着大家举起香念几句开山词。

  陈把头说这树墩子是山神老把头吃饭的桌子,所以是不能随便坐的。

  齐枝枝忍不住抬杠:“山神老把头不就是专门保佑我们的吗?人家说不定就想把桌子拿来给我们坐呢?”

  听得陈把头直摇头。

  一行人很快就沿着小路向山里走去。

  现在正是秋季,地上的杂草、树上的叶子,都一片枯黄,既有种斑斓的绚丽,又带着些裸露的萧索。

  山里湿冷的风幽幽地吹,丝丝缕缕的凉气直往领子里钻。

  现在还没到六点,天没完全亮,林间的雾气格外浓重,隔上几步就看不见前面的人了。

  这种幽暗阴冷的氛围让岳千檀稍有些不舒服,好在陈把头告诉她们,等太阳彻底出来了,雾气也就散了。

  陈把头对山路熟悉,他走在最前面,后面紧跟着四个女大学生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