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青仙问道> 第264章 流民四起,压力剧增(第1更)

第264章 流民四起,压力剧增(第1更)

廷不加赋役,遇到难事怎么办?难不成你徐公明还能凭空变出钱粮和人丁来?老皇帝倒是神色平静。

  他不懂徐青的用意,但他懂人,徐青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且看看……

  徐青又指着霍景,说道:“霍阁老,你觉得在下之意如何?”

  霍景自诩当世清流砥柱,若是在朝堂上公然反对这种有利天下百姓的政令,岂不是毁自己一世清名?毕竟你们这些士大夫成天说不要与民争利,现在徐六首直接让利天下之民,你跑来反对。

  合着你们士大夫说的民,还是别的“民”。

  纵然事实如此,也不能直接说出来嘛!

  霍景神色变幻数次,心里不太摸得准徐青的意图,但此事好像没什么反对的必要,吃亏也是朝廷的事。

  何况眼下没有边患,真出事,那也是以后。

  毕竟他可太清楚,现在这些流民是成不了气候的。

  他随即附和起来。

  有了霍景带头,其他人也不好反对。

  其实现在朝堂唯一能反对徐青的是玉亲王和吏部尚书王巩,不过现在玉亲王在京师监国,由王巩这等老臣辅佐。

  稍微能妨碍徐青的霍景,更是被徐青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在南直隶这边,徐青说话,比以前老首辅还好使。

  徐青的话得到众人支持,随即才是切入正题。

  永不加赋役的关键,就是借助清田的黄册,对各省州府的赋役确定一个总额。如果是灾年,可以由朝廷核实,酌情削减甚至免除,至于丰年,也不会加赋役。

  等于老首辅制定的那些条条框框全砍了,直接精简政令。

  这有点像前朝的包税制,但内核又不一样。前朝包税制是没有清田的,对于地方的赋役征收只能依赖于地方豪绅。

  现在大虞朝刚清田不久,对于底层不是没有影响力,而且还有报纸以及绣衣卫、内厂培训的说书人这些。

  总归是能将上面的声音传到下面去。

  这也是徐青对绣衣卫和内厂的改造,不再只是监察机构,而且要发挥出朝廷中枢的喉舌作用。

  不说有多好,至少开了一个口子出来。

  若是以往,朝廷有什么好政策,底层根本没有了解的渠道,只能任由官吏盘剥欺负,最后好处归下,怨归于上。

  其实如果徐青的天魔修为变得无比高深之后,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家家户户供奉他的画像,这样他就有直接和底层交流的机会。

  问题是,他现在肯定承受不起这种事。

  亿万百姓的杂念冲进来,徐青直接就“无我”了。

  跟自杀没啥区别。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徐青暂时做不到,不代表永远做不到。

  不加赋役,乃是为了稳定其他没有变成流民的百姓,并将一条鞭法那些复杂的条文砍除,使底层官吏钻空子的漏洞变少,也有利于朝廷进行考核,减轻对底层百姓的盘剥。

  这法子说能治根?那肯定不行。

  无非是临时下一剂猛药。

  而且不加赋役,朝廷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绝对是撑不住的。

  说白了,朝廷不加赋役,难以维持运转,加派赋役,底层会越来越惨,从而造反……

  这也是王朝衰落的必然。

  …

  …

  大朝会过后,才是内阁廷议。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亦是解决此事的重点。

  眼下流民四起,如何平乱,平乱之后,如何收拾残局,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钱”。

  没钱,拿什么平乱?但徐六首不愧是徐六首,他拿出一块崭新的银元。

  事实上,几年前徐青就和首辅商议过铸银币的事。现在有了方仙道和工部的配合,利用蒸汽机铸币,无论是效率,还是银币的精美细致程度,都远超此前铸造的铜币。

  可以说,从技术上来说,豪绅勋贵想要复刻银币的难度非常之大,除非他们将朝廷的铸币机偷回去。

  问题是,徐青对此物看管极严,根本不给空子钻。

  而且徐青还打算让老皇帝派一队影卫看守铸币厂。

  有了铸币厂,那么海贸和之前抄家得来的白银,便有了真正的大用。

  老皇帝听明白徐青的意思了,利用银币,开设大虞钱庄,由朝廷负责经营和发币。

  而且铸币厂的铜币,同样也是蒸汽机制造,远胜从前的劣币,成本还更低。

  总而言之,银币甚至能替代一些国朝初年的宝钞作用,并且是白银所铸,不会像宝钞那样严重贬值。

  其实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借此强化中枢的财权。

  汉武铸五铢钱充实国库,也是此理。

  说白了,徐青不加赋役,但可以从金融上完成对豪绅勋贵的收割。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