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青仙问道> 第224章 强硬的梁阁老,首辅丁忧

第224章 强硬的梁阁老,首辅丁忧

  第224章 强硬的梁阁老,首辅丁忧

  京师,某著名风月场所。

  徐青、梁阁老落座,严给事中陪酒,规格颇高。

  “阁老可知,如今黔南省每科乡试,有多少生员参加?”

  梁阁老的就职履历主要是吏部、督察院、礼部兜着转爬到礼部尚书的位置,可以说咱们梁阁老胆小,但绝对不能说梁阁老没有业务能力或者记性不好。

  说实话,能进入内阁的阁臣再菜都有几把刷子。

  “有时候是一千多,有时候是两千。”梁阁老很快回道。

  “东南各省呢?”

  “少则八千,多则上万。”

  徐青道:“阁老好记性,在下去黔南省之后,便着重调查了此事。黔南省不但生员少,举人更少,甚至很多举人都不是黔南省土生土长的人,这导致长期以来,黔南省的流官和吏员极少,不得不依赖于土司自治。我知道,土司自治的好处是,朝廷统治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坏处在于,由于土司过多,黔南省的土司叛乱,从国朝初年便未曾中断过,无非规模大小而已。”

  各省的举人名额是按照比例来的。

  黔南省的举人名额相对其他省份很少,饶是如此,由于读书的人太少,竞争环境和内卷程度比内陆其他大省差远了。

  可以说,自来黔南省都是科举移民的重灾区。

  而且黔南省的条件不好。

  这也导致,许多举人考中之后,如果觉得会试无望,就会想办法去其他省份当官。

  至于其他省份的举人进士更是不愿意到黔南省做官。

  故而黔南省的官员,许多都是被贬或者流放过来的,其做事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黔南省缺官的现象十分严重。

  徐青扯了一大堆,然后提出一个切实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增加黔南省的举人名额,但这些举人,不能参加会试,却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在黔南省的升迁待遇,一律按三甲进士来。

  如果拒绝在黔南省做官的任命,将直接取消举人的身份。

  当然,徐青官方理由一大堆,实际上归根结底是找个由头,给去黔南省干事的复社社员解决编制问题。

  徐青说到最后,梁阁老也明白了。

  复社成员,多以南直隶人为主,这件事操作好,也算是为乡人做好事。

  黔南省的官场属于大虞朝官场的边缘地带,乃官场不争之地,即使有人发现许多黔南省的新举人都是复社出身,也没法计较。

  至于复社社员掌握了黔南省的官场有多大危害?

  还能比土司危害更大?人家土司都是直接扯旗造反的。

  严山在旁边听得叹服,坐馆的手腕越来越厉害了。

  这跟直接签发吏部委任状有啥区别?但偏偏从法理上,找不到任何毛病。

  “公明,你觉得此事要是推行起来,谁去做这次特殊乡试的主考官比较合适?”

  徐青朝严山使了个眼色。

  严山有些扭捏:“我的品级怕是不够。”

  徐青语重心长:“正因为是新的尝试,所以主考官的规格太高也不好。现在变法,讲究摸着石头过河,要大胆尝试,我看惟中就挺合适的。这件事我和梁阁老决定了,你不要有心理压力。”

  梁阁老:“此事首辅那边怎么说?”

  “已经知会过了。”

  梁阁老内心大定。

  …

  …

  第二日,梁阁老作为南直隶党的双话事人之一,不辞辛劳,带头冲锋,直接将和徐青商议的特选恩科乡试拿到朝会讨论。

  刚坐上吏部尚书位置的王尚书立马反对。

  倒不是王尚书觉得此事不妥,而是梁阁老现在背后有徐青支持,已经成了南直隶乡党的领袖人物。

  要知道他王巩也是南直隶人,现在更是吏部尚书。

  就算你老梁是阁老,也不能压他这个天官,不然他手下人心都散了,这吏部尚书还怎么做?而且近来张侍郎深恨老王抢了自己的吏部尚书之位,屡屡阳奉阴违。

  搞得王尚书非常不痛快。

  但是梁阁老一改从前的作风,非常强硬,而且引经据典,将此事和改土归流绑定在一起。

  王尚书虽然辩论中,没落下风,却也没法将梁阁老辩倒。

  第一次关于此事的朝会讨论,实是不欢而散。

  但王巩没想到,下朝之后,许多南直隶乡党跑到王尚书家堵门,骂了许多难听的话。

  老王一头雾水,可是这年头做官,哪有得罪乡党的。

  他只能派人去打听为什么。

  “徐公明这个王八蛋。”王巩打听出始末之后,才知道背后的内情。因为这次特选恩科乡试,已经在南直隶会馆内部通了气。

  大家都觉得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皆是南直隶乡人,断没有绝乡党前程的道理,哪知道梁阁老据理力争,王巩这个老乡居然拖后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