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刚觉得文曲、武曲降世,乃是盛世祥瑞,结果就出现西南大乱的边情,这不是来打他的脸?
首辅:“杨氏素来反复不定,需要一得力人物出马,才能平复。”
“张阁老心中可有人选?”
“西南数省之地,多由土司把控,这次杨氏叛乱,背后也有岭南禾山道的挑唆。平定土司和打压禾山道,当两头并重。”
禾山道是教权,土司是地方自治权,两者结合起来,力量非常强大。
实际上禾山道早被赶出西南数省,扎根岭南,但近年来又有些死灰复燃。这次杨氏的叛乱,正是有禾山道掺合的结果。
首辅和东溟帮合作之后,对于东溟帮内部,禾山道一派自然是打压的,这也符合东溟公主、顾道人等人的利益。
如今禾山道鼓动杨氏造反,正是对朝廷插手东溟帮内务,打压禾山道的报复。
首辅显然将天下大计,都囊括心中,侃侃而谈。
既然事情始末已经弄明白,那么对症下药便是。
最后首辅提议道,徐青说的话很对,纸上文章对苍生无补,这次殿试的策论不如以平定杨氏叛乱为题。
谁答的最出彩,就让谁中状元,并且给其锻炼实务的机会,派遣对方去平乱的过程中,参赞军机。
众臣工翻了白眼,首辅这话干脆说直接不走过场,点中徐青为状元得了。
这可是平叛。
哪个状元敢去。
也就徐公明胆子够大,才不怕这些。
与此同时,众臣感觉到,首辅有种加速培养徐青,移交权力的打算。他们还等着首辅下去之后,念歪老东西的经,再来一个徐公明,大家还活不活了。
往后朝堂,注定不会众正盈朝了。
何年何月,才能恢复仁宗时代的圣朝景象?
众臣中,多数人暗自哀叹。
不过首辅的主意显然很合老皇帝的心意。
于是殿试的题目便这样定下来。
除此之外,内阁商议,决定派岭南布政使周大人巡抚西南,进行平叛。周大人也正是徐青夫人的舅舅。
可以说,这次殿试注定了状元不会落在其他人手上。
一切都是为了西南平叛服务。
…
…
殿试中,诸位贡士开始答题,许多人都呜呼哀哉。
徐青看着题目,只能说舍我其谁了。
首辅和老皇帝真是将他当牛马使唤。
不过办事必然揽权,他看得出,首辅有对他移交权力的想法。播州杨氏不同于一般的土司,在播州有数百年的影响力存在,叛乱多次,却也被招抚多次。
而且杨氏对中土文化很是仰慕,还引进了中土许多农耕技术。除开地理位置,颇有点前世未入关的低配满清皇太极时期的感觉。
当然,具体情况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杨氏的叛乱,不同于莲花教。对方在播州扎根数百年,当地土民,都习惯了杨氏的统治,而且杨氏在地方兴修水利,对当地土民福泽不浅。
光是将杨氏击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可以说,这次看似是平叛,实则是对付一个完备的小型政权。
背后还有禾山道这等旁门大教撑腰,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大虞朝因为四处漏风,变法又在起步阶段,能给到的支援,也没想象得多。毕竟播州太过偏远,光是军需的损耗,都是一笔大数目。
徐青也领悟到了,为何首辅会让出吏部尚书的位置给王巩,因为王巩在户部的话,搞不好会拖后腿。
户部现在是首辅的得力干将陈复,有他做这次平叛的后勤,首辅更放心。
这老家伙做事,当真是环环相扣。
看来杨氏叛乱的事,早在对方预料之中了。
徐青对于首辅的治国能力,内心着实是越来越佩服。步步为营,既操切,也不会步子跨得太大,唯一的弱点就是手上的人,素质偏低。
但首辅这种级别结党太过,反而很难做事,因为老皇帝处于那个位置,不会任由首辅形成私党。
现在的变法派,多以投机者为主。
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做成这般模样,着实非常了得。
徐青相比起首辅,在于他起家之时,就做好基础了,而且名位偏低,没有首辅那样的顾虑。
但随着徐青的名位提升,也必然要面临这样的阻力。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所以老皇帝不会太忌惮。
徐青心里计较清晰,随即落笔。
既然是策论,文采都是次要的。徐青也是旁征博引,从实际出发,说了平叛的诸多关键,以及相应对策。
这篇文章不讲义理,而是对症下药。
除此之外,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