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蜀山镇世地仙> 第254章 十七年蝉,吹云见金(求月票)

第254章 十七年蝉,吹云见金(求月票)

  第254章 十七年蝉,吹云见金(求月票~)

  程心瞻沉浸在《太乙分光剑法》的玄妙中,一转眼又是七天过去。

  等到他合上最后一页,手中金书便自行燃起火焰,火焰不烧手,却把金书烧了个干干净净。

  程心瞻不意外,这就是不得外传的意思。

  “真是玄奇!”

  他赞叹于这道法术,心想着峨眉在飞剑造诣上真是当世无出其右。

  此术如何修行,他已通晓七七八八,往后就是深入参悟和勤加练习,明悟聚合之道,把握分剑化丝的感觉。

  要是能达到叶元敬那化生万千剑丝的境界,就可谓是大成了。

  修行事,有些慢不得,有些急不得,这门讲究细微分毫的法术,那练习起来就属于后者。

  程心瞻调整心态,把这事暂放,随即,又集中精力,把前夜收集来的风露拿了出来。

  巴掌大的承露瓶,程心瞻晃荡了一下,有哗哗的水声,听起来就很少。

  这真是得来不易了。

  要炼化风露了,他在门外挂起了「闭关勿扰」的牌子,为了保险起见,即便是在西川剑阁中,他还是拿出一些令旗和符箓,在静室里专门布了一个阵法,免于打扰和窥探。

  另外,他还把两把飞剑也都放了出来,置于身边左右,这也是他目前最有灵性的两件法宝,警险护主是没什么问题的。

  最后,他祭出了龙虎玉如意放置怀里,随时可化作龙虎护体神光,要是连这个也碎了,那还有「绛紫替命镜」,要是「绛紫替命镜」也保不住,那掌教也就知道了。

  之所以要这么谨慎,是因为《证空经》里说,炼化风露很是凶险,躯体可能都会不受控制,会对时间的流逝产生错乱,这对于修行人来讲就是天大的危险了。

  而按《证空经》里的说法,这炼化风露的讲究是很多的,程心瞻看了之后,是觉得有些可以遵守,有些就不用了。

  比如说天时,经书上说要在酉时炼化,这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照做就是,这道风露的采集本来就和天时息息相关。而且酉时日沉月升,阴阳交割,听着也很有道理。

  还有地利,说最好在青松下炼化,取青松经风霜冻雪而不衰的意象。

  程心瞻觉得这个应该就是图个仪式和安慰了,不过聊胜于无嘛,程心瞻也愿意做做样子。恰好,这静室里就有一株大的青松盆景,程心瞻将其挪了过来。

  佛经里还说了的各种品相的青松,以及怎么挑选青松,程心瞻就懒得专门出去找了。

  至于人和,经书里说服者需提前断食以净脏腑。程心瞻觉得这个是有道理的,道家服丹和食气也有这个讲究,不过他辟谷多年,距离上次饮酒也过去好久了,这倒是不用专门准备。

  程心瞻调息养气,静静等到了酉时。

  随即,他打开了承露瓶,摄了一滴风露出来,只有黍米大。

  这也是按经书上说的循序渐进之量来的。

  经书上还说要有送服之物,因为风露是阴性,所以要用热铅送服,或是以其他阳性土木灵物送服也可以。

  程心瞻看到这,就愈发认定这衰风就是一种罕见天罡。

  这送服之物,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参考经书了,因为他太熟悉,也有最好的送服之物。

  前些日子服食「白眚无常煞」的经验还在,一个地阴煞风,一个天阴罡风,在阴阳君佐上是不会差太多的,自己就用「黄极正戊煞」佐服就好。

  经书上说服食要分三步。

  第一步是「化蝉」,需要闭口舌含风露。

  书上说这是最体现机缘的一步,一人一生服食风露,只有这第一次舌含有奇缘,后面再服食,便再也不会出现了。

  经书说,舌含此露后,躯体麻痹,念头会被抽离,寄身到蝉上,体悟生死。而人人机缘又不一样,区别就在于寄身的时间。

  机缘差一些的,会来到秋蝉身上,等到秋风一刮,很快就会体悟到死亡真意。而机缘稍好一些的,来到夏蝉身上,在体验死亡之前,还会经历一遍盛极而衰。

  若运道再好一点,则是会寄身到地蝉上,此时,蝉还在地底蛰伏,服露者可以充分享受风露带来的时光增益,或许现实中只过去了一夜,在地下蝉躯中则是过去数年。

  不过这还要取决于服露者的意识何时觉醒,有的人寄身蝉躯后,真以为自己是蝉了,浑浑噩噩,那可能地底几年的时光就白白浪费了。

  更有甚者,在秋风起时,还未觉醒过来,那就会随着蝉死而灵灭,再也醒不过来了。

  这就是经书上常说的,生死之间,有大机缘,也有大恐怖。

  程心瞻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倒要看看,自己是几年生蝉。

  他以「黄极正戊煞」守住十二重楼,不让风露逸散,随后张口,舌尖抵上颚,再把这一滴黍米大的风露送入口,含于舌下。

  苦也!

  露水一触碰到舌头,竟是这样猛烈的苦味。

  程心瞻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苦。

  躯体被一股麻意席卷,比金丹劫浴雷时还麻,很快就没了知觉,完全不受控制了。很快,眼泪就流了下来,泪水模糊了眼睛,随即便有幻象滋生。

  好在提前看了经书,程心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