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五百七十八章 半分封半郡县的开拓之路

第五百七十八章 半分封半郡县的开拓之路

青史留名。

  陈成毅的成功经验,也鼓励了很多像他这样的人。

  “陛下,大司徒之前不是说,跟着陛下亲事农桑,两年换一次科举的机会吗?明年开春就该进行了,这第一期就有四百三十七人。”冯保面色为难的说道:“人实在是太多了。”

  “这么多?!”朱翊钧的预期也就一百人左右,结果四百多人!

  冯保极为无奈的说道:“可不是嘛,地倒是有,臣就是担心这好好的地,被他们给糟蹋了。”

  “好好学,就能学得会,先给他们荒地垦荒,学两年自然就会了。”朱翊钧是经验之谈,在学种地之前,他连绿萝都能养死,学种地之后,他甚至能对过往农书整理编纂了。

  种地很难,也很简单,真心实意的去学,没有学不会的,当然了,没有真心实意,永远也学不会。

  先从垦荒开始,良田给他们那就是浪费。

  “臣遵旨。”冯保一听立刻俯首说道,陛下会种地,最见不得田荒着什么都不种,那就是作孽!

  这帮儒生把好好的田糟蹋了,陛下不生气才怪。

  去年时候,陛下明知道禁荒令没什么用,但还是下了圣旨,当然的确没什么用,土地荒芜是小农经济这种封闭经济的必然,需要先改变经济结构,才能实现。

  陛下不喜欢田荒着,更不喜欢田被糟蹋了。

  “告诉这些人,垦荒所得,朕不收他们的藁税和地租,土地所产都是他们自己的,也是他们的口粮,这两年,谁都不能从家里拿一分钱,就靠着这点田亩过活,除了垦田,就是读书备考。”朱翊钧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随陛下亲事农桑=坐牢,与世隔绝,除了书信往来之外,不得离开,不得和外界接触,除了读书就是种田,这一次难能可贵的科举机会,可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获得的。

  如此特训还考不中,全都回家种红薯去吧!

  “这个法子好!臣这就去张罗!”冯保眉毛一挑,面色一喜,论折腾读书人,还是陛下有办法!

  冯保欢天喜地的去折腾这帮读书人了,而朱翊钧拿起了另外一份的杂报。

  一看封面,朱翊钧就不想看,因为在审稿的时候,已经看过了。

  是林辅成的逍遥逸闻,这一期还是对人的异化,不过这一次讨论的不是权力对人的异化,也不是金钱对人的异化,而是宗教对人的异化。

  大明对异端二字的理解,就是各种邪祟,以敛财为目的的宗教都是异端,张居正讲筵曾言:宋徽宗向道,自称是教主道君、梁武帝迷信佛学,自称达摩,不免丧身亡国,为后世之所非笑,则异端之为害,岂非万世之所当深戒哉。

  张居正教育皇帝非圣人之道,都是异端。

  张居正说这番话的时候,咬牙切齿,很显然,当初道爷焚修,闹出的乱子,皇帝躲在西苑,朝中都是青词宰相,张居正对这种乱象,深恶痛绝。

  中原也经过了数千年的斗争,从最初的绝地天通开始,中国就是世俗国朝,这一点历代虽然有反复,但还算正常。

  朱翊钧非常意外,李贽居然没有讨论金钱对人的异化,而是选择了宗教这个选题。

  “明天有场聚谈,朕要去看看热闹了。”朱翊钧看完了今日份的逍遥逸闻,让张宏拿来了明日的行程,朱翊钧专门空出了时间,前往太白楼参加聚谈。

  “陛下,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张宏看着陛下,颇为郑重的说道。

  “讲。”

  “陛下以黄公子的身份行走,朝中廷臣对此早就心知肚明,而且一些朝官也都猜测了出来,京师内外都知道陛下爱看热闹,恐怕会有刺王杀驾之事发生,臣以为还是不去为宜。”张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冯保不在,张宏才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否则就是在质疑冯保的保护能力。

  “赵缇帅解释这个问题吧。”朱翊钧笑着说道:“这有什么不当讲的,张大伴也是考虑朕的安危,是忠君之言。”

  赵梦祐想了想说道:“张大伴,陛下每次出行,都是在钓鱼,陛下欲南巡,陛下离京,这京堂心怀叵测之辈,恐生事端,所以才故意赐给了林辅成五经博士的官身,就是为了暴露身份,进而钓出大鱼来。”

  林辅成又又又被利用了,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大家围绕着林辅成可是下了不少的棋。

  朱翊钧不介意林辅成知道自己的身份,例如李贽就知道黄公子就是皇帝,但是林辅成始终没猜出来,朱翊钧是有点遗憾的,这么聪明的人,唯独在这方面有点胆小,没敢往大了猜。

  “还是有风险的。”张宏颇为恳切的说道。

  “张大伴,人生在世,喝口水都有可能被呛死,先生逐渐老了,朕主持新政大局,要维新,就要做事,要做事就会有风险。”朱翊钧看着张宏颇为确切的说道:“先生读史书,自古以来,变法之人,可有一个好下场?先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张宏不再劝说,他仔细想了想,陛下要革故鼎新,必然会非常活跃,平日里多出行,反而有利于缇骑们积累安保的经验。

  “朕打的窝,下的饵还不够重吗?这么久了,一条鱼都没钓到。”朱翊钧非常非常的不满,林辅成的官身都发下去这么久了,朱翊钧仍然以黄公子的身份行事,愣是一件幺蛾子事儿都没发生。

  其实站在鱼的立场,也就是心怀叵测的野心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明皇帝十岁被刺王杀驾,十三岁大火焚宫,十五岁西山袭杀,在俞大猷病逝后,皇帝连西苑都不住了,直接住进了通和宫。

  就这一个防备臣子如同防贼一样的皇帝,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