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天唐锦绣> 第两千五六章 倭出于夏

第两千五六章 倭出于夏

  大唐乃举世无敌之强国,这是众所周知且绝无争议之事,但大唐到底强盛至何等地步,对于倭人来说有些不太分明,毕竟远隔山海、万里迢迢,没有几个倭人真正踏足唐土领略到何谓富强、文明、昌盛。

  倭人对于大唐最为切骨之认知,便是来自于皇家水师。

  正是这支天下无敌的雄壮之师纵横七海、所向披靡,倭国水军的舢板在人家巨舰大炮威慑之下瑟瑟发抖、不堪一击,更凭借强横的实力强势干预倭国内政,权力中枢的斗争、贵族世家的兴灭、虾夷人由北至南的战争,乃至于倭王传承之断绝……

  一桩桩、一件件,背后都站着大唐水师的影子。

  对于这支军队,倭人的观感很是复杂,从最初的厌恶、到后来的愤恨、直至最终的臣服……

  倭人时常能够听到唐人对其“畏威而不怀德”之评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在倭人看来,“怀德”是极其愚蠢之行为,就因为给了我仨瓜俩枣、说了两句好话,我便要“以德报之”吗?那是吃大亏。

  反之,“畏威”才是正确的,你对我“怀德”我即便没有“以德报之”,你拿我也没法,反而你要顾忌“德行”之名誉,对我更加好才行,否则所谓“怀德”便是别有用心。

  可若是不能“畏威”,岂不还要挨打?

  敌人越厉害、越强大、打得我越狠,我就越是要听话、要卑躬屈膝……

  而收割倭人无限“敬畏”的皇家水师,背后始终站着在倭人看来犹如一个神一样的男人。

  正是这个那人一手缔造了天下无敌的皇家水师,研发、制造、改进了火器,放在倭国,这就必须是“八岐大蛇”的儿子……

  足以拥有全体倭人卑躬屈膝的资格。

  ……

  房俊浑身甲胄,看着面前这个一揖及地的少年,略感惊奇,问道:“你去往长安的留学生?”

  物部麿恭恭敬敬道:“物部氏虽然困囿于倭岛,却无限向往华夏之文明,故而父亲将我漂洋过海、千难万险送往长安,希望能够学习到华夏典籍、儒家文学,将来教授倭人,共荣沐浴华夏文明,为大唐之分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房俊大为满意,显然这是大唐制定“留学生政策”之后最为优秀的“产品”,被洗脑至如此程度,可见包裹在巨舰大炮、金戈铁马之下“儒家文化”的确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同化能力。

  假以时日,若海外诸国皆是此等“进步青年”,说不定便能提前完成“共荣”……

  上前两步,亲切的拍了拍物部麿肩膀,笑容温煦、语气和蔼:“既是国子监的学生,那便是自己人,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起身,为我介绍一下这几位倭国贵人。”

  物部麿小脸儿发红,心情激荡,直起腰侧身站在房俊一旁,首先向倭国诸人介绍:“这位,大唐太尉、越国公,还是大唐太子殿下的老师,大唐皇帝最信任的大臣,整个大唐权力最大的臣子……”

  “吾等,参见太尉!”

  所有倭人一并执礼、一揖及地,说着标准的汉话、行着标准的汉人礼节。

  倒也不是这些人意欲在房俊面前卖乖,实在是倭国文化极其贫瘠,官方语言、文字、礼仪等等,皆学自于华夏。

  不止倭国,几乎所有华夏周边国家、族群,都以说汉话、写汉字、行汉礼为贵,不少国家甚至规定唯有一定等级的贵族才可以如此,平民或者奴隶是没有资格说汉话、写汉字、行汉礼的。

  “诸位快快免礼。”

  房俊身穿甲胄、身躯健硕、英姿勃发,但言行举止皆温厚和蔼,笑呵呵的上前,将前排几人一一扶起。

  物部麿这才给他介绍:“这位,当下倭国之王。”

  房俊上前两步,握住苏我赤兄的手,很是感慨道:“苏我氏是大唐的老朋友了,与水师更是交情莫逆,只可惜令尊、令兄一代豪杰,却最终惨死于倭王之手,每每思之、令人遗憾!”

  苏我赤兄虽然是倭王,但他自己清楚这个王位是怎么来的,相比于自己的父兄他差了太多,所以从未想过房俊这样的大人物居然给予他如此礼遇。

  顿时激动不已,眼眶泛红:“苏我氏素来奉大唐为主,太尉有令,苏我氏上下唯命是从!”

  或许凭借今日之礼遇,便可以在物部氏、大伴氏的谈判之中占据主动,更多的讨要一些好处……

  物部麿又给房俊介绍自己的父亲:“此乃家父,素来崇尚华夏文化,前不久亦曾渡海去往大唐,领略长安风物、见识华夏壮美,回到倭国之后久久难以忘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常以未能生于华夏而悔恨!”

  房俊都忍不住笑起来,这等卑躬屈膝的奴气,居然令他有些熟悉,只不过在他原来的那个年代是反过来的……

  “先生见识广博,能够支持令郎渡海前往大唐学习儒家典籍,非大胸怀、大眼界者不能为之!若是倭国更多先生这样有用进步思想之人才,实乃倭人之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尉谬赞,在下愧不敢当!”

  “这位是倭国‘大德’。”

  “‘大德’者,非德高望重者不得居之!希望可以为了倭人之幸福,继续操持倭国政务,不辜负民众之推举!”

  大伴咋素来自傲,不将倭人英雄放在眼中,但是现在面对房俊却极其尊敬,躬着身子、语气谦卑:“倭国弹丸之地,寡民愚昧不知礼仪,唯有接受大唐之统治才能有进步之余地,老朽定当竭尽全力号召倭人融入大唐,共建大业!”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