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炉石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天唐锦绣> 第两千五二章 一桩公案

第两千五二章 一桩公案

  唐俭花白的胡子乱颤,拍着案几,大声怒叱:“老贼,你放屁!”

  李靖:“……”

  一贯淡然处之的他,此时也不免神情尴尬起来。

  在座诸人则是目光玩味……

  唐俭怒气冲冲,道:“海外之地岂能分封太宗皇帝之子嗣?意欲分封,必然将先一步其地纳入大唐之版图,而后以大唐皇帝昭告天下,由太宗皇帝诸子牧守四方、管辖万民,使得化外之民、蛮夷之地亦能沐浴皇恩、共建荣华!焉能一句‘分封于海外之地’仓促行之?你想要将太宗皇帝诸子放逐发配不成?”

  李靖一脸无奈:“不过是一个说辞而已,本质岂有不同?”

  唐俭咄咄逼人:“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唐乃礼仪之邦,所行皆遵从古礼,浩然正大而威服天下,国策战略皆要堂堂正正,使得旁人无可指摘!你这老匹夫只知眼前之胜负成败,毫无战略意图,根本不管此后将会如何波折予人话柄,目光短浅、毫无信义,也能坐在此处与吾等一同商议国事?”

  “咳咳……”

  刘洎眼见李承乾面色不豫,赶紧干咳两声打断唐俭全力输出,提醒道:“虽然莒国公言之有理,但也应当注意一下情绪,以免君前失仪。”

  唐俭一贯脾气不错,但今日却火力全开、谁的面子都不给,当即怼过去:“怎么就叫君前失仪?我对陛下不尊重吗?我是对那些眼中唯有一时之胜负、实则对全盘缺乏考量之蠢货不尊重!”

  刘洎苦笑不已,无计可施。

  似唐俭这样的开国功臣、三朝元老,只要不是指着陛下的鼻子骂人,是有发脾气的资格的,况且在座诸人也都知道他是在针对李靖,且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李靖叹气道:“这些年我已多番向你道歉,些许陈年旧事,贤弟何必耿耿于怀?再者,当初倾举国之力征伐突厥,不容许一丝一毫之错误,当以大局为重。不论当时是贤弟身在突厥牙帐亦或是旁人,我都别无选择。”

  唐俭则愤愤不平:“可当时恰好就是我在突厥牙帐,险些被你置于死地!”

  说起来,这是一桩公案。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进屯恶阳岭,乘夜袭占襄城。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认为李靖敢孤军深入,定有主力随后而至——“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慌忙将牙帐撤至碛口。

  之后颉利可汗派遣执失思力为使者欲与大唐求和,彼时突厥虽然刚刚经历一场大败,但实力未减,太宗皇帝遂委派鸿胪卿唐俭与安修仁出使突厥和谈。

  那时候唐俭智慧超群、意气风发,于颉利可汗面前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和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由古至今,和谈从来都不只是谈判桌上唇枪舌剑,而是要配合相应的军事行动。正在唐俭和谈顺利进行之际,李靖与李积两支军队与白道成功会师。

  当时,李积曾言:不如趁着唐俭和谈顺利,颉利放松警惕,直接灭了颉利。

  李靖大为赞同:这是韩信灭田横的良策!

  副将张公谨则担心唐俭正在突厥和谈,若全军突袭,有可能使得唐俭陷入危险。

  李靖则言: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遂率领精骑为先锋,李积统率主力随后跟进。

  李靖冒雪至阴山,遇突厥营帐千余,尽俘之以随军。

  彼时颉利可汗见唐使前来抚慰,双方正在和谈,以为安然无事,未加戒备。

  李靖派偏将苏定方率两百骑兵为前锋,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至颉利可汗牙帐七里才被发现。

  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军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十余万。

  颉利可汗遭受突袭怒不可遏,认为唐军奸诈,一边遣使和谈一边却派兵偷袭,便想要抓住唐俭、安修仁杀掉以泄心头之恨,所幸唐俭见机不妙与安修仁躲入兵卒营帐,趁乱脱险。

  史书之上,不过是“唐俭脱身得归”区区六个字,可对于唐俭来说这其中蕴藏着何等凶险?

  由此,唐俭对李靖愤恨不已。

  一直作壁上观的李积难得为李靖说句公道话:“莒国公心中有气,实乃寻常,但当时局势险恶,既然有了突袭颉利可汗牙帐之机会岂能轻易错过?莒国公埋怨吾等不守信义趁着和谈之际率军突袭,可信义也要适时而定,作为统率,要做的就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胜果。”

  在当时他看的是整个天下,他心中所系的,是天下安危、国家荣辱、百姓福祉,个人的生死成败得失祸福,其实都算是小事情,哪怕为此赌上唐俭的区区性命,也赌上他李靖自己一生的名声。

  他只要胜利,也只能胜利。

  旁人纷纷颔首,予以认可。

  马周也道:“彼时颉利可汗愿意和谈,不过是大败之后拖延时间试图积蓄力量、图谋东山再起而已,那个时候若我大唐只顾信义,则是妇人之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俭阴着脸,不再言语。

  事实上大家都清楚,这件事说起来看似李靖有错,且这许多年来每每面对唐俭之诘难、斥骂,李靖唾面自干、从不还口,其中不仅有对于“诚信”的“信念之争”,对于无视唐军性命的愤怒,还有几分对于功勋得失的怨怼。

  当时颉利可汗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